植物辨识的难易程度,和人类视角密切相关。如小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摸、闻、看、摄都比较方便,认知机会更多一些。而高耸入云的大乔木,或细如草芥的苔藓类,一个“够不着”,一个“看不清”,普通草木爱好者较难涉足。
杜仲(Eucommia ulmoides),作为我国赫赫有名的传统中药材,又是我国特有的古老孑遗植物,其名早已烂熟于心,但因其树形高大,乍看实在普通,且平时难得一见,如非机缘巧合,认知的确不易。我对杜仲的辨识,就经历了“纵使相逢仍不识”的过程。
2017年7月23日,跟着林海伦老师去宁海最偏远的逐步村。途中,在一个村庄休息时,林老师指着身边的两株大树说,这是杜仲。我赶紧绕着它们转了两圈,却看不出此树的特别之处,但林老师将树叶对折后演示的“叶断丝连”这个关键特征,倒是牢牢记住了。
二见杜仲,是2018年4月30日在奉化岩坑村村头。那时刚吃过林老师亲手做的乌米饭,他随手指着边上的几棵大树考我,问是啥树。我细细观察,其枝叶间结有扁平而长的翅果,树叶宽如手掌、叶顶渐尖、缘有细锯齿,看起来有点眼熟,有点像樱桃树,但和果一结合,就不能答了。林老师笑着说,这是上次看过的杜仲啊。
2019年8月的一天,从坝上回到北京,带着女儿逛北京植物园,看到一株挂着杜仲牌子的大树,树上的翅果快成熟了,颇有点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摘了一片叶子折断给女儿看,让她感受一下杜仲的神奇。这是第三次遇见杜仲了。
最近一次遇见杜仲,是在国庆节。窗前的大学闺密来甬小住。巧的是,他们家一双儿女对博物很感兴趣,姐姐玥玥喜欢植物,弟弟佑佑喜欢昆虫。我带着他们到处认花识草捉虫,玩成了忘年交。
台风“米娜”过境后的次日夜晚,陪姐弟俩去小区荡秋千。偶然看见一棵大树被吹倒在塑胶跑道旁,玥玥跑过去摘了两片叶子,说要做标本,问我是啥树。我摸了摸树干,拿着叶子看了半天,感觉有点像樱花树,但树皮却是浅浅的纵裂纹,没有樱花树那种凸起的细横纹,于是猜测是否朴树之类。回家查植物图鉴,半天查不出来。姐弟俩的爸爸用识花软件一查,显示是杜仲。我折断叶子,还真是“叶断丝连”。小区居然有杜仲,这太让我惊喜了!
据说杜仲的树皮里也有银丝。次日一大早,我带了一把小刀,去现场剥了一小块树皮,折断,果然韧皮部也有密密一层银丝!不用点力气,这层银丝还拉不断呢!再细看,那片区域,除了倒掉的这株,竟然还有九株十几米高的杜仲。树上看不到翅果,我知道杜仲是雌雄异株,不知这些树是雄树还是雌树。这有待来年继续观察。
作为被中国人利用了几千年的名贵药材,杜仲身上承载了很多文化内涵。
杜仲之名就很值得一说。杜仲,听起来很像人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指出:“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思仲,思仙,皆由此义。”所以,杜仲的命名方式,与何首乌比较类似。《纲目》关于何首乌的名字,也有解释,“其药本草无名,因何首乌见藤夜交,便即采食有功,因以采人为名尔”。(www.zuozong.com)
当然,民间还有另外两个关于杜仲之名的传说,皆不可考,姑且录之一阅:
一个来自湖南,说洞庭湖区域有一名纤夫名为杜仲,为解决兄弟们积劳成疾的腰疼病,发愿进山寻找良药,经人指点采得一种树皮,彻底治好了纤夫们的老毛病。他本人却在一次采药过程中失足丧命,人们为纪念他,将此树唤为杜仲。
另一个版本来自四川,说有一位青年李孝,为治好父母的腰腿疼病,翻山越岭去找草药,中途救了一位老人,而老人为报答他,告诉他一个治病良方。李孝回家之后用老人指点的树皮煎水,果然治好了父母及一些乡亲的老毛病。大家问这个树皮是啥,李孝说当时只听老人唱道:“此木生土旁,人中亦平常。扶危去病魔,何需把名扬。”一位书生就依前两句诗意,将此树命名为杜仲。
旷世奇才苏轼天性诙谐幽默,以拟人手法写了不少物品的传记小文,比如写干贝的《江瑶柱传》、写柑橘的《黄甘陆吉传》、写茶叶的《叶嘉传》、写砚台的《万石君罗文传》,等等。这些文章皆生动活泼、暗含寓意,读来十分有趣。
其中写杜仲的小文题为《杜处士传》,617个字,却暗含70多味中药名。文章连缀得天衣无缝,成功塑造了“就有道而正之”的好学青年杜仲、“循循善诱能发其心”的大儒黄环两个鲜明的文学形象,实在令人拍案叫绝。
杜仲,是杜仲科杜仲属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为单科、单属、单种植物,也就是说,该科就这么一根“独苗”。翻开植物志,会发现这样的“独苗”植物都很牛,如同样单科单属单种的银杏,以及单属单种的水杉、珙桐,都有“活化石”之美誉,是地质史上残存下来的孑遗植物,它们对于研究被子植物系统演化以及中国植物区系的起源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在新生代第三纪时,杜仲曾广布于欧亚大陆,但在第四纪冰川到来之后,它们便在欧洲和其他地区相继消亡了,只生存于我国中部地区,大致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五岭以北的区域,集中分布在长江中上游。所以,我国是现存野生杜仲资源的单一保留地,约占世界杜仲资源总量的99%以上。
成书于公元前100年左右的《神农本草经》,将杜仲列为上品。其入药部位主要是干燥的树皮,主治“腰膝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现代研究表明,杜仲在降血压、医治风湿及习惯性流产等方面疗效也不错。日本人对杜仲的研究走在国际前列,他们用杜仲叶和杜仲雄花制成茶饮料,据说有良好的保健效果。
杜仲皮那些扯不断的银丝,是其富含杜仲胶的具体体现。杜仲胶又被称为“中国橡胶”,和原产巴西的橡胶相呼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