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后赵高祖石勒:孤独回声

后赵高祖石勒:孤独回声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孤独的回声——后赵高祖石勒中国历史到了十六国时期,如一团乱麻,谁也理不清。十六国时期的那团乱麻中,也有几个比较突出的绳结,其中的一个,就是后赵的石勒。结果,石勒放掉了未柸,并设宴欢送他回辽西。在回家的途中,每天向南方大拜三次,向石勒致意。在这种情况下,石勒起兵攻打王浚。其间的辛苦,恐怕石勒自己也是一言难尽。到了公元330年,石勒在众大臣的劝说之下,自称大赵天王。石勒不仅不记仇,而且还

后赵高祖石勒:孤独回声

孤独的回声——后赵高祖石勒

中国历史到了十六国时期,如一团乱麻,谁也理不清。用教科书上的话来讲,“八王之乱以后,汉族人民还来不及从流亡发展为起义的时候,入境诸族以匈奴贵族刘姓为首,发动了反晋战争……结果是历史走的不是由农民战争取得统一的道路,而是长期分裂割据的道路。”(范文澜《中国通史》)战争的直接结果有两个,一是造成死亡,二是产生英雄。因为,死的人太多了,剩下的就成了英雄。成就英雄的人与事,都会伴随着死亡。十六国时期的那团乱麻中,也有几个比较突出的绳结,其中的一个,就是后赵的石勒。他从一个街头瞎混的异族商人,成就了帝王事业,那是一番苦难的历程。

石勒是匈奴人,在当年又被称作胡人。胡人长相和生活习性,与汉人有区别。也就是说,他们很容易被别人认出来。有一年,十四岁的石勒坐在洛阳的东门口,边晒太阳边长嘘短叹,被当朝的太尉王衍看见。王衍看完之后想想不对头,于是对手下的人说:“这小子长得怪怪的,又发出这样怪怪的声音,恐怕不是什么好东西。”等手下人想抓他的时候,他已经离开了。

石勒是个异族青年,在异族还算个人物,出来混就没人认了。他曾经像牲口一样,被卖来卖去。只是凭着长相奇特,才没有吃更多的苦。在那些流亡的日子里,石勒饿着肚子东奔西跑。但是,耳边却不断响起鼓角之声,仿佛在催促他去征战。石勒自己也被这种声音弄烦了,凑上十多个人干起了土匪。杀人越货,什么都干。好在当时天下仍然是乱,谁都能拉杆子,只要你有能耐。永兴二年,即公元305年,石勒率领着跟他起兵的十八个人,投了公师藩,后来又奔张img6督、冯莫突。而最终使石勒羽毛完全丰满起来的,是刘渊。

这时的石勒,也不知从哪里来的智慧,一下子就完成了从小商人到大军阀的转变。他为讨好刘渊,深入虎穴招降伏利度;为了凝聚兵心,他放纵手下随意射杀降兵,多达十万人;为了免除后患,他下令将襄阳王司马范家的围墙推倒,将其活活砸死;他为了宣扬他所持有的正义,曾挖开东海王司马越的棺材,当众焚尸。到了永嘉五年,也就是公元311年,被刘渊封为幽州牧的石勒,竟然设下圈套,手刃了同僚王弥,现场惨不忍睹。从这些史实可以看出,童年的辛酸苦难,激发了石勒性格中恶的一面。这是一种赤裸裸的邪恶,令人憎恨。

邪恶往往都不是纯粹的,多少也有智慧和善良的影子。永嘉六年,也就是公元312年,石勒的襄国被鲜卑围攻,石勒设计活捉了鲜卑王未柸,大家说把这家伙杀掉吧!而杀人不眨眼的石勒却说:“我们与鲜卑素无仇怨,他们只不过受人指使,现在我们杀一人而结仇一国,实在划不来。”结果,石勒放掉了未柸,并设宴欢送他回辽西。未柸非常感动。在回家的途中,每天向南方大拜三次,向石勒致意。其间,北方一些少数民族,也逐渐归附石勒。到了建兴元年,也就是公元313年,石勒派其侄石虎攻破邺城,并在上白准备坑杀乞活李恽的部下。千钧一发之际,石勒竟然在乱军丛中,认出了当年的救命恩人郭敬。就是这个郭敬,在石勒最落魄的时候,倾其所有,给他吃了一顿饱饭。这个一顿饭之恩,被石勒牢牢记住。他翻身下马,紧紧抓住郭敬的手,激动地说:“今日相逢,真是天意啊!”当即发给郭敬服装、车辆,封他为上将军。

还有一件事,也记载了石勒的宽容。当年,石勒想在邺城建都,又怕一般的人镇不住,于是,他的助手推荐了原西晋东莱太守张彭。没想到,这位离休的太守见了石勒以后大哭,说:“犬马还留恋主人呢,我得过晋朝的俸禄,不能再事他朝的君主了。”石勒心中感慨,想自己走南闯北,所见的衣冠之士屈膝变节都怕慢,还未见过这样不卑不亢的,于是作罢。(www.zuozong.com)

胡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北方人的统称。北方人的狡猾,往往让你哭笑不得。石勒为了灭掉当时势力最大的王浚集团,先是假惺惺地拥戴王浚称帝,后又斩了前来投降的王浚部下司马游统的请降使者,取得了王浚的信任。石勒甚至把王浚送给他的鹿尾,挂在显要的位置,一天拜上几拜,并对周围说:“见此鹿尾,如见王公。”王浚当然比鹿尾强,听到石勒对他随意赠送的物品,都如此敬重,心里更是踏踏实实的。在这种情况下,石勒起兵攻打王浚。三个月后,到达易水河畔。王浚糊涂,手下人可不含糊,都对石勒喊打,可王浚就是不让。石勒以进贡为名,用几万兵赶着几千头牛羊进了蓟城。石勒大摇大摆地进了王浚的宫殿。他还使坏,搂着王浚的老婆,坐在自己的腿上,把王浚气得半死,跺着脚骂:“胡奴不要这样戏弄你的老爹。”石勒指着他的鼻子说:“你罪恶滔天,死有余辜。”然后,就招呼人把王浚拉出去砍了头。

到了太兴二年,即公元319年,石勒建立了后赵政权。从他起兵到登上王位,其间过了十六年。一个在中原游荡的异族青年,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其间的辛苦,恐怕石勒自己也是一言难尽。当了皇帝以后,还是一个仗接着一个仗的打。在公元328年,石勒发兵解救洛阳,他挥刀赶走了劝谏的右长史程遐,指挥石虎向石门出发,石堪向荥阳进军,自己亲率大军奔赴金墉。十二月,各路军马在成皋会师,并在洛阳城西大败前赵军队。到了公元330年,石勒在众大臣的劝说之下,自称大赵天王。

建平三年(公元332年)春节过后,石勒在招待高句丽等外国使者时,笑眯眯地问大家:“我可以与前代的哪位帝王相比呢?”中书令徐光说:“你的英明,可与汉高祖刘邦相提并论。”石勒仍然笑着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要是高祖在世,我只能称臣。如果是光武帝,那就很难说了。我推崇做事要光明磊落,不能像曹操、司马仲达那样,靠欺负孤儿寡母去夺取天下。”大家听了以后,无不叹服。这些话,有点给自己做总结的味道。果然,第二年的六月,石勒一病不起,不多久,就一命呜呼了。临死前,这位六十岁的老人口述遗嘱,说死后三天就下葬,不搞纪念活动;不许干扰老百姓的正常生活,该干吗就干吗;送葬的车辆只用一般的,不许用豪华的;坟墓内不准随葬金银珠宝。当天夜里,石勒被他心术不正的侄儿石虎,抬到一个深山峡谷中埋掉了。并且,过了十二天才公开发丧。一代帝王,在风声雨声中,与树木岩石同眠。

石勒的一生,非常有意思。吃了许多苦,基本上未享到什么福。活是活到一大把年纪,许多事情做下来,还如同孩子一般。当年,他把家乡的老朋友请来做客,其中有一位,还为争夺沤麻用的池塘,与石勒打过架。石勒不仅不记仇,而且还拉着他的手,说:“过去你打过我,我也打过你,我们两抵了吧”;他的右长史张宾去世,石勒泣不成声,逢人就哭着说:“老天不让我成大业,要夺去我的张宾”;他甚至为了节约粮食,专门下令禁止酿酒。石勒是个胡人,他心里知道,中原人一般都瞧不起胡人,因此十分忌讳“胡”字。一次,一个胡人喝醉了酒,骑马闯进止车门,石勒见后,大骂门卫冯翥,这位冯兄被骂晕了头,顺口就说:“这个胡人闯进来,我拦也拦不住!”石勒听后,忍不住笑着说:“胡人都是很难讲话的。”因为石勒笑了,冯翥保住了脑袋。这些事情,怎么看怎么像邻居家的一位退休老伯伯干的。

埋葬石勒的山谷,至今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但他肯定是被埋在那里。因为知道的人不多,他肯定是孤独的。如果有一天,我去了那个地方,扯着嗓子喊一声,估计回声也是孤独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