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快结束的时候,一个叫程敬思的官带着一车珠宝,去沙陀国搬兵。
原来皇帝被人赶出了长安城,得想个能回去的办法。曾经有个姓朱邪(yé)的西突厥人,由于征战有功被赐姓李(这算是奖赏,因为皇帝姓李),叫李克用。在一次皇宫酒宴上,国舅段文楚笑李克用坐得不正,不懂礼貌,李克用隔着座位就把段文楚抓过来朝地上一丢,像摔小鸡一样摔死了。皇帝便要将李克用斩首,是程敬思求情,于是李克用被发配边陲,后来成了沙陀国国王。现在皇帝想起李克用来了,就派程敬思跑一趟。
程敬思路经越虎岭时,一对强盗兄弟抢走了珠宝。程敬思觉得没法完成任务,无颜见皇帝,吊死算了。但他被人从树枝上放了下来,救他的是李克用的太保李嗣(sì)源。李克用有十一个太保,都是他的义子。程敬思是李克用家的恩公,李嗣源便向强盗兄弟追回了珠宝,带程敬思去见父王。
李克用见太保行猎回来,便问:“打得多少飞禽走兽?”
李嗣源回答:“并未打得飞禽走兽,倒打听得一件新闻。”
“什么新闻?”
“今有黄巢作乱,将唐王赶至西岐美良。”
“哦?”李克用问,“你是怎样知晓的?”
李嗣源说:“启禀父王,程叔父到。”
李克用大喜:“程恩公来了,吩咐摆队相迎!”
老朋友见面,分外亲切。
“啊,千岁!”
“贤弟!”
程敬思说:“自从长安一别,多年不见了。”
李克用:“你我的须发也苍白了,哈哈哈哈!”
二人挽手进宫。酒宴齐备,李克用跪下敬酒,程敬思慌忙陪跪。
李克用唱:“当初犯罪亏你救,救我全家活命留。天高地厚恩情有,这杯水酒饮下喉。”
程敬思接过酒盏,宾主站起,程敬思便要谈正事了。
“谢过千岁莲花盏,敬思有话听根源。甲子年间开科选,山东来了一解元。”程敬思要说起黄巢了。通过省级考试(乡试)的考生就是举人,举人的第一名便是“解元”,接着要考进士了。“家住曹州并曹县,姓黄名巢字子谦。眉横一字朱砂脸,排牙二齿似刀尖。”眉毛连成一片,红脸,尖尖的牙齿竟然里外两排,好奇特的相貌。“锦绣文章做得好,一马三箭射金钱。”文武双全啊。“考官一见心欢喜,朱笔点他中状元。琼林宴罢游宫院,宫娥彩女笑连天。”皇宫的琼林宴只有状元才能享受,可叹他较低的颜值遭到嗤笑。“我主一见面貌丑,斩了考官贬状元。斩了考官不打紧,反了状元起祸端。祥梅寺,贼造反,将我主逼至西岐美良川。敬思到此无别干,一来搬兵二问安。”
这里对黄巢的描写跟钟馗类似。钟馗也是唐朝的,也是因为颜值问题丢了状元。但钟馗一头碰死在午门外,黄巢却在午门题了反诗,然后聚众造反。不过这段唱词有些问题,谁当状元不是考官能决定的,最后一场是殿试,必须由皇帝说了算。
程敬思没想到,李克用的反应是这样的:“听说黄巢造了反,克用不由喜心间。贤弟饮酒且饮酒,提起唐王我不耐烦。”完全幸灾乐祸。
程敬思暗想:“我这里提起了唐天子,老儿一旁不耐烦。”“老儿”是对老人的一种不太尊重的称呼。“是是是,明白了,老儿是一个爱宝男。”我以为“宅男”“渣男”“肌肉男”是时髦的说法,哪知道一两百年前就发明出来了。“人来将宝搭帐前——”
珠宝被抬了进来。
程敬思接着唱:“特请千岁把宝观。”
“一见珠宝帐中摆,克用心中解不开。贤弟清官美名在,此宝打从何处来?”李克用问。
“此宝出在山海外,三年五载进贡来。唐王爷爱将恩如海,特命敬思送宝来。”
李克用故作不解:“贤弟送宝因何故?”
程敬思直截了当:“特请千岁把兵排。”
“孤的年纪迈,血气衰,难做国家栋梁材。”李克用故意推脱。
“千岁爷虎老雄心在,黄巢闻名他就不敢来。”这倒是真心钦佩。
“贤弟莫要把孤抬,有辈古人真厉害。昔日有个姜元帅,稳坐鱼台不下来。”他说的是姜太公,钓鱼用直钩,而且鱼钩还高高地远离水面。
程敬思也说姜太公:“钓鱼台来鱼钓台,他保周朝八百载。千岁不发人和马,黄巢笑你老无才!”
“笑只笑他唐天子,他笑孤家为何来?”李克用唱,“中军帐,挂了帅,众家太保两边排。一马杀到长安城,万里乾坤扭回来。”
程敬思一听有门儿:“说此话就该发人马——”
狡黠的李克用又迎头一盆冷水:“唐王晏驾你再来。”我会发兵的,但要等那个皇帝蹬了腿。
程敬思还想诱之以利:“问千岁此宝爱不爱?”
李克用笑唱:“受之有愧,却之不恭,照单全收往后抬。”
程敬思眼看珠宝被抬了进去,呆若木鸡。“这老儿做事不公平,收了珠宝不发兵。”他只好出硬招了,“圣旨一道拿在手,我奉圣命来调兵。圣旨下!”
可是程敬思忘了,李克用不是吓大的。李克用夺过圣旨,高声传令:“谁若再提搬兵事,定斩首级不容情!”
程敬思完全没辙了:“一见千岁变了脸,回头埋怨李嗣源。我在松林行短见,不该救我活命还。千岁不发人和马,有何面目回长安?”
李嗣源安慰道:“叔父不必双眉皱,侄儿进帐把兵求。”
可是李克用不但不听求告,还怒气冲冲要斩李嗣源。程敬思慌忙求情,李克用才收回命令。
李嗣源悄悄对程敬思说:“叔父请把心放定,爹爹怕的二娘亲。我到后堂把她请,哪怕父王不发兵。”“二娘亲”指的是二皇娘曹氏。
李嗣源离开后,李克用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要跟程敬思叙叙友情了。接下来的这段唱虽然似乎远离主题,但也确实是李克用的策略所在。
接下来就是脍炙人口的“哗啦啦”,我要写出完整的唱词,让大家可以体会一下程敬思的心情。他心急如焚,李克用一本正经地细说三国应该使他啼笑皆非。
“昔日有个三大贤,刘、关、张结义在桃园。弟兄们徐州曾失散,古城相逢又团圆。关二爷马上呼三弟,张翼德在城楼怒发冲冠。耳边又听人呐喊,老蔡阳的人马来到了古城边。城楼上助你三通鼓,十面旌旗壮壮威严。哗啦啦打罢了头通鼓,关二爷提刀跨雕鞍。哗啦啦打罢了二通鼓,人有精神马又欢。哗啦啦打罢了三通鼓,老蔡阳的人头落在马前。一来是老儿命该丧,二来弟兄得团圆。贤弟休往长安转,就在沙陀住几年,落得个清闲。”
程敬思一句话也不说,一心只望李嗣源成功。
这太保来到后堂,见了两位皇娘,放声便哭。
大皇娘问:“我儿为何啼哭?”
李嗣源说:“母后有所不知,今有长安程敬思恩公,前来搬兵求救。爹爹不发人马,倒还罢了,反将孩儿推出去斩,多亏程恩公讲情,才得活命。”
两位皇娘听说程恩公来了,忙随太保前去相见。
这时李克用还在滔滔不绝,反正除了发兵他什么都说:“恩公举目仔细瞧,众儿郎个个逞英豪。大太保亚赛温侯貌,”温侯就是有万夫不当之勇的吕布。“二太保生来韬略高。”会用计谋。“三太保上山擒虎豹,四太保下海斩过蛟。”我写过《除三害》里的周处便是上山打虎,下水斩蛟。“五太保双枪耍得好,六太保惯用丈八矛。”水浒一百零八将里董平的外号叫“双枪将”,丈八蛇矛是张飞的兵器。“七太保手持枣阳槊(shuò),”《锁五龙》里的单雄信就是用枣阳槊的。“八太保鞭插在马鞍鞒(qiáo)。九太保会使杀手锏(jiǎn),活像一个秦叔宝。”秦叔宝就是秦琼,他和使钢鞭的尉迟恭是贴在门上的一对门神。“十太保舞动青龙偃月刀。”什么人用青龙偃(yǎn)月刀,不用我说了吧?“还有一个小太保,一个又比一个高。哪怕黄巢兴兵到,我与他枪对枪来刀对刀。”
程敬思知道李克用只是说说而已,他好不容易盼到李嗣源回来。
李嗣源进帐禀报:“启奏父王,二位皇——”
李克用一惊:“皇什么?”
“二位皇娘要见。”
李克用回答:“长安贵客在此,少时退堂再见。”
李嗣源便高声传令。
大皇娘唱:“老大王传令不用见。”
二皇娘唱:“看看当朝一品官。”
二皇娘偷看了一下,不由发笑:“听人说程恩公仪表非凡,原来也是个糟老头子。”
两位皇娘乖乖地离开了。
可是她们很快又回来,这回一个抱着宝剑,一个抱着令旗。
“太保过来,”二皇娘吩咐,“去启奏你父王,二位皇娘二次要见。”
李嗣源应道:“是。”
“回来,”二皇娘补充,“对他说,见也得见,不见也得见,见定了。”
于是李嗣源再次启奏:“父王,二位皇——”
“又来了,皇什么?”
“两位皇娘二次要见。”
李克用不耐烦了:“方才言过,贵客在此,少时后堂相见。”
李嗣源有人撑腰,胆大气粗了:“母后说,见也得见,不见也得见,见定了!”
李克用嘟哝:“太啰嗦了。”
现在李嗣源不怕有人会杀他的头了:“待我假传一令——父王有令,母后觐见。”
大皇娘唱:“姊妹双双宝帐进。”
二皇娘唱:“见了恩公问安宁。”
她们向恩公跪倒,程敬思慌忙同跪:“程敬思撩袍跪席前,尊声皇娘听我言。千岁不发人和马,有何脸面回长安。”
大皇娘唱:“尊声恩公且请起。”
二皇娘唱:“他不发兵我发兵。”
“参见老大王。”
李克用怪道:“你们怎么进来了?方才言道——”
两位皇娘不听那一套:“程恩公到此求救,就该发兵才是。”
李克用说:“孤与唐王久有仇恨,岂能发兵救他?”
二皇娘问:“珠宝可曾收下?”
“孤王早就收下了。”
“那——凤冠霞帔呢?”这可是送给两位皇娘的。
李克用装糊涂,他问程敬思:“有吗?”
程敬思说:“有哇。”
李克用只好承认:“凤冠霞帔,孤入了库了。”
两位皇娘劝道:“自古道‘君子不忘旧’,看在程恩公面上就该发兵才是。”
李克用说:“当年我发过誓了,不能发兵。”
“哟,你还给脸不要脸啦?”这可把二皇娘惹毛了,“你敢说三声‘不发兵’么?”
李克用色厉内荏地说:“慢说是三声,就是三十声、三百声我也敢说。”
“好,你先说一个吧。”(www.zuozong.com)
“这有什么?”李克用鼓起勇气,“一个不发兵,怎么样?”
二皇娘惊奇了:“你还真敢说啊。你还能说第二个吗?”
李克用磨蹭了一会儿,一咬牙:“两个不发兵!”
大家就等待第三个了。
“这三个嘛,哎呀,第三个……”这也太难为李克用了。
程敬思劝道:“千岁,就少说一个吧。”
这句话使李克用不能不顾面子,他一跺脚:“三个不发兵哪!”
气得二皇娘惩罚了李克用,揪了他的胡子。
二皇娘叫:“太保过来。”
李嗣源应:“在。”
“传令下去,尽起番汉四十五万雄兵,二位皇娘挂帅,命你父王充任先行,辕门听点。来早便罢——”
李嗣源问一句:“倘若来迟呢?”
二皇娘毫不留情:“提头来见!”
京剧里的这句词挺有想象力的,你们想想,一个迟到的将军提着自己的脑袋来见元帅……
李嗣源便向父王传令:“二位皇娘挂帅,命父王充任先行,兴动沙陀番汉四十五万兵马,兴唐灭巢,辕门候令。来早便罢——”
李克用问:“倘若来迟?”
“提头来见。”
李嗣源说完就走了。
李克用慌忙叫:“太保回来,我们商议商议。”
程敬思说:“太保走远了。”
李克用叹口气,唱:“太保生来一坏种,在后帐搬来一窝蜂。回头再把贤弟叫,我为你发动了帐下英雄。”
程敬思摇头笑道:“二位皇娘发人马,程敬思不领你的空头人情!”
李克用唱:“贤弟不必笑呵呵,休笑愚兄我怕老婆。沙陀国内访一访——”
“访什么?”
“怕老婆的人儿有酒喝。”
二人大笑。
第二天,李克用顶盔擐(huàn)甲,从国王又变成一员武将。
有两个老军争着要给他牵马。
李克用问其中一个:“你不是看守弓箭的老军么?”
老军回答:“正是。”
“你来做甚?”
“随同千岁前去征战。”
李克用说:“你这么大年纪,就不惜命么?”
老军说:“千岁别看我年老,我的雄心不小。”
李克用便带上两个老军去辕门点卯(mǎo)了。点卯就是点名。
这时两位皇娘和程敬思已在军帐端坐。
“太保,”二皇娘对李嗣源说,“吩咐起鼓听点。”
咚,咚,咚,咚……
鼓声停住,二皇娘问:“前营?”
“到。”
“后营?”
“到。”
又点了左营、右营和众家太保,俱已到齐。
二皇娘再点:“先行?”
大家回答:“未到。”
二皇娘皱眉了:“初点大卯,先行不到,就该——”
“啊,皇娘,”程敬思说,“看在下官的薄面,宽点二卯。”
“敢是与他讲情?”
“皇娘开恩。”
二皇娘同意了:“好,宽点二卯。”
重新起鼓:咚,咚,咚,咚……
这次由李嗣源代替点卯:“前后营?”“到。”“左右营?”……
全部重点一遍,点到先行,仍然不见李克用的影儿。
二皇娘怒道:“连点二卯,先行不到,看起来就该——”
李嗣源说:“恕父王披挂来迟,宽点三卯。”
二皇娘又勉强答应了。
但李克用在打第三遍鼓时仍未赶到,二皇娘就命令李嗣源:“太保,将误卯牌高挂辕门!”
远远望见误卯牌,李克用心中叫“糟糕”。
他赶到辕门,李嗣源招呼道:“父王你来了。”
李克用吩咐:“往里通报一声,就说孤王来了,叫她们下位迎接老夫。”
听了李嗣源的通报,二皇娘好生气:“这可是一张纸画个鼻子——他好大的脸哪。他误了卯不来请罪,还要迎接他?传令下去,叫他报门而进!”
我在介绍《牛皋下书》时,说到兀术让牛皋报门而进,使牛皋觉得屈辱。现在要轮到李克用做这屈辱的事了。
“反了哇,反了!”李克用唱,“如今的世道大变更,说什么事事要维新。”这样的唱词使我们有“明月照古人”之感,当年留辫子的观众面对光绪年间的戊(wù)戌(xū)维新,会对这样的唱词产生共鸣吧。“旁的事儿孤不恨,恨只恨妇人也要掌令行。皇娘挂了元帅印,孤王倒做马前先行。老军与我报门进——”
老军甲便报:“先行告进!”
接下来,二皇娘假惺惺要杀李克用,大皇娘求免;要打李克用,李嗣源愿代挨。
二皇娘说:“老头子,你的人缘混得不赖呀。”
“还用你说?”
“看来您这样大的角儿我们也雇不起了,我呀,不用你了。”
“不用我了?”李克用求之不得,“谢谢,谢谢,你另请高明。”
“回来!”二皇娘另有安排,“我赐你一百名老弱残兵,打入后队。没有我的令箭调你,不许你胡溜达。”
但是二皇娘最后还是重用了李克用。
路经珠帘寨时,跳出个强盗周德威要买路钱。所有的太保都打不过周德威,二皇娘只好派李克用出马。李克用提出比试武艺,周德威愿意比射箭——百步高竿挂金钱,以射响金钱为赢。
瞄准金钱,李克用故意装作眼花,箭头偏高。
老军提醒:“高了!”
李克用将箭头放低。
老军又说:“低了!”
李克用便对周德威说:“金钱是死物,射它没劲。”
周德威问:“哪有活物呢?”
这时飞来两只鸟,李克用一箭射下双鸟,周德威只好投降,还做了李克用的十二太保。
周锐趣说京剧
这出戏提到一些历史人物。黄巢和李克用确有其人。段文楚确实是被李克用杀死的,但他是大同军防御使,根本不是什么国舅。李克用的大皇娘和二皇娘虽然不曾挂帅领兵,但确实一个姓刘,一个姓曹。李克用确实有个叫周德威的部将被记入史书,但他当没当过强盗就不清楚了。程敬思的原型叫陈景思,确实是由他向唐僖宗建议请李灭巢的。
我们就来说说黄巢和李克用,先说黄巢吧。
黄巢的那首“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咏菊诗已被选入课本,而且他是农民起义领袖,所以我们更知道他。但他其实不是农民,是个私盐贩子的头目。他有点儿文化,却从未中过解元,更没中过状元。武艺是有一些的,因为干他这行是需要经常跟官府周旋的。在大旱之年,官府仍不放松对百姓的压榨,于是官逼民反,黄巢抓住机会,成了那个时代的弄潮儿。
开始造反时,黄巢军确实是一伙蝗虫一般的暴民,到了哪里哪里遭殃。可他们杀进长安城时,不但对百姓秋毫无犯,甚至还救济贫民。
黄巢军与官军作战时有个有趣的故事。官军中的沙陀族士兵把他们骑的马赶到黄巢的军营前,自己跑掉了。黄巢军以为捡了便宜,骑上他们的战利品,谁知这些马听得懂沙陀话,根据旧主人的指令进入官军的埋伏圈,使黄巢军吃了败仗。
不过,民心思定,后来的老百姓总容易把黄巢这样的人跟盗贼一般看待,京剧《祥梅寺》里的黄巢就是个杀人魔王,但还不可憎。跟前面程敬思唱的那样,黄巢的脸谱是红的底色,还画了两个尖牙,不知为什么还画了三个金钱。
戏里的故事是这样:祥梅寺的和尚变律有一夜发现小鬼偷灯油,小鬼解释说,因为黄巢要杀八百万人,每死一个人都要在阎王的生死簿上预先做登记,所以这工作量非常大,地府那边要日夜赶工,灯油就不够用了。变律好奇地想看看生死簿,结果看到自己的名字,他是黄巢要杀的八百万人里的第一个。变律很惊慌,当他找到黄巢时,就求黄巢不要杀他。黄巢一口答应:“你找个地方躲起来就行了。”变律想躲到钟楼,躲到山门,都觉不妥,最后藏进一棵枯树中。黄巢在祥梅寺起兵,要找一个活物祭旗,鸡鸭牛羊都找不到,就把一棵挡路的枯树一刀两断,变律就成了黄巢杀死的第一个人,还是误杀呢。这故事很有中国特点,有情趣,有智慧。
再说李克用。他确实武艺高强,十五岁时就一箭射下两只野鸭,后来又有一箭双雕的记录,说明他不是碰运气的。不过,打败黄巢的时候他并不是个老头子,在所有的勤王将领中他功劳最大,也是最年轻的,才二十八岁。“勤王”就是在皇帝危难时发兵援救。《珠帘寨》把李克用处理成老头子是为了突出家庭情趣,在戏曲里情趣往往比历史真实更重要。
李克用的真实故事很多,我们也只说一个吧。当时李克用占据河东,声威大振,另一个姓杨的军阀很想知道李克用长什么样,找了个画师假扮商人去偷画李克用的面貌,结果画师被抓住了。李克用开始有点儿生气,因为他少了一只眼,不愿被人画的。他威胁画师,画得不好就处死。那时正是夏天,李克用拿着八角扇,画师就让画面上的李克用拿扇子一角遮住了失明的眼晴。李克用不满意,但又说不出哪里别扭,只是让画师重画。画师想了想,很快重画一幅,画李克用弯弓射箭,一只眼睛眯了起来。李克用大喜,重赏画师。这个故事也不错,它表现了真实的心理博弈。
原来京剧里的李克用是由花脸扮演的,伶界大王谭鑫培把这个角色改成老生,从此就有了《珠帘寨》脍炙人口的老生唱段了。不过别的戏里的李克用仍由花脸扮演,比如《飞虎山》。那戏是说李克用在飞虎山发现一个武艺出众的牧羊少年安敬思,把他收为十三太保。
花脸的脸谱分很多种,有关羽的“整脸”、牛皋的“十字门脸”、马谡的“三块瓦脸”、窦尔墩的“碎脸”,等等。李克用的花脸脸谱叫“六分脸”,多用于老年角色。在我们介绍过的戏中,《群英会》里的黄盖和《御果园》里的尉迟恭都是六分脸。这种脸谱的特点是,脸的下半部分占全脸的十分之六(六分),涂主色——尉迟恭是黑色,李克用和黄盖是红色;而剩余的十分之四,也就是脸的上半部分,涂白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