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介绍: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地处北京和徐州的两个办学实体组成。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在原北京矿业学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所研究型大学。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成立,恢复招收和培养研究生;1997年7月,经原国家教委和北京市批准,成立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998年恢复招收本科生。学校位于北京市高校云集的海淀区学院路,东眺国家奥林匹克公园,西望颐和园、圆明园与香山,学校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60余万册,电子图书40万册。
中国矿业大学是一所具有矿业和安全特色,以工为主,理、工、文、管、法、经相结合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列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是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1950年学校由焦作迁至天津,更名为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清华大学、原北洋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的相关科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文革”期间学校搬迁、更名,形成异地办学格局;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成立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1960年和1978年,学校先后两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2000年2月,学校整体成建制划归教育部管理,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信电系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下设有4个系和1个研究所,即机械电子工程系、信息与电气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信息工程研究所。现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机械设计与理论),3个博士后流动站(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博士学科点(机械工程),9个二级博士学科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工程电子、机械设计与理论、车辆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通信与信息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应用技术),19个硕士点(流体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工程电子、机械设计与理论、车辆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与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路与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本科专业目前设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工业设计7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北京市市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实验室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我院与中煤集团北京煤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申报成功了北京市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基地。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具有一批学术造诣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富有朝气、学历较高的中青年教师。现有在职教职工共计79人,其中教授15人(博导12人),副教授22人,高级工程师7人。中青年教师中有近70%拥有博士学位。长期以来学院在机械、自动控制、电气与电子、通信、计算机和材料等领域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级技术人才,完成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国家863重点及一般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等较高级别的科研课题若干项,取得了很多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目前拥有在校研究生、本科生近1700名。学生中近年来先后有个人和集体获省部级以上奖项多次,其中获得“北京市三好学生”称号4人,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以上20人,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以上7人,北京市物理竞赛三等奖以上8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以上6人,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三等奖6人,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三等奖4人,首都大学生“挑战杯”系列竞赛三等奖以上15人,1人获首都高校英语风采大赛网络翻译第一名,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优胜奖1人,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3人,首都高校第四届“亿维讯-CAI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10人,有4个团体获得北京市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等团体奖项,20余人次还获得校董事会、IET、邝寿奖学金,在校各类文体比赛活动中更是夺得多项冠军。学院还积极配合建立国外联系,每年培养本科留学交换生2-3名,公派出国留学博士生若干名。
10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如2009届本科生274人,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7.45%,本科生读研102人,其中推荐免试研究生42人,包括清华大学2人、北京大学3人、中科院电工所1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人、北京理工大学1人、北京科技大学1人、本校32人,考上研究生60人,包括清华大学2人、中科院5人、上海交通大学1人、东南大学1人、海军工程大学1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人、北京邮电大学2人、北京科技大学3人、北京理工大学1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1人、吉林大学1人、西南交通大学1人、中北大学1人、本校36人。部分学生就业于国家安监局、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神华神东公司、中煤华宇公司、太原煤科院、西安煤科院、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公司、新浪公司、三一重装、京东方、各大矿业集团等。(www.zuozong.com)
学院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加强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学校以跨越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
邮编:100083
电话:010-62331257-8344
传真:025-83791696
邮箱:jdxy@cumtb.edu.cn
网址:http://jdxy.cumtb.edu.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