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历史遗迹:钟楼、鼓楼、千佛阁

中国历史遗迹:钟楼、鼓楼、千佛阁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千佛阁为寺内轴线上第二座建筑。居金刚殿之后,阁前东西两侧有钟楼、鼓楼各一座,遥遥相望,与巍峨挺拔的千佛阁浑然一体,为另一高深幽雅天地。钟鼓楼为方形二层楼阁式建筑。阁内下层中心竖有一座4.5米高的木雕楼阁,为千佛阁增添了大楼装小楼的奇趣。

中国历史遗迹:钟楼、鼓楼、千佛阁

千佛阁为寺内轴线上第二座建筑。居金刚殿之后,阁前东西两侧有钟楼鼓楼各一座,遥遥相望,与巍峨挺拔的千佛阁浑然一体,为另一高深幽雅天地。钟鼓楼为方形二层楼阁式建筑。下层纯属砖砌,筑为方体平台状,两楼东西相向辟有板门一道,供人出入,内设木楼梯可供上下。上层周设围栏,四面开设壶形门。四角立柱承托斗拱和梁架,楼顶歇山式。楼檐宽展,翼角飞翘,这种明代的楼阁式建筑给人以玲巧稳健之感。现存的明代大鼓,直径两米,为明代朔州城隍庙遗物,经过整修,依旧可声闻四面八方。铁钟为清代所铸,敲之洪音贯耳,为寺中必备的法器。

千佛阁亦名大藏经楼,是寺院内存放佛经的地方,元代至治年间,曾有朝廷御赐《大藏尊经》一部存放其上。阁楼创建于唐代。现存建筑为明代在唐代基址上重建,形体基本保留了唐代风格。与其后的大雄殿一起,构成了前楼后殿式唐代寺庙格局。阁楼为上下两层,下层阔五间,深三间,周设回廊,廊下竖有历代修庙碑数通。明间门楼向外凸起,由隔扇门前后贯通,可直达后院。上层阔三间,深两间,周设围栏,南面为直棂门窗,其余三面砌以砖墙。九脊歇山顶,殿顶脊饰吻兽,均以黄、绿、蓝三彩琉璃件装饰。正脊两吻为腾空龙形,东西呼应,甚为生动。垂兽张口欲吞,戗兽龙头鱼尾,翘翅欲飞,这些琉璃饰件历经六百多年风雨岁月,依旧釉色浓艳,光彩夺目。阁楼上下两层檐下斗拱风格区别甚大,显示出明代早期与晚期斗拱造作的不同风格。

阁内下层中心竖有一座4.5米高的木雕楼阁,为千佛阁增添了大楼装小楼的奇趣。木楼平面方形,三檐两层,周有回廊。歇山顶,翼角飞翘,梁架斗拱甚为精巧,脊饰瓦珑雕刻得一丝不苟。传为仿大藏经楼的早期形状而作,一说为明初重建藏经楼的小样模型。古朴华丽,玲珑剔透,堪称明代最优秀的古建模型之一。

阁楼南北两端置有铜、铁大肚弥勒佛铸像各一尊,以其陶陶的情怀迎接着南来北往的游人。南面的为铜铸,体形硕大,用千斤青铜铸就,形态肥胖,满脸堆笑,袒胸露。右手握布袋托地,左手持念珠一串置于膝上。北面铁像更为逼真,容貌衣饰潇洒细腻,宽衣下铸有“崇宁通宝”“大观通宝”钱纹,似有向天下穷人施舍之意。后人的一副对联,道出了我国人民对他的喜爱之情:“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www.zuozong.com)

小阁楼东西两侧,砌以佛台,台上置有石、木佛造像各七躯。西侧为朔州西山名刹神应寺遗物。均以檀木为骨,纸浆泥堆塑,然后贴金成像,至今金光灿烂。释迦像一尊,高110厘米。观音一尊,高120厘米。罗汉一尊,高100厘米。菩萨四尊,高120厘米。均为结跏坐式,穿圆领法衣,胸下打有环形圆结,披肩阔大,自肩垂下。像体线条简洁明快,稳健大方。显现出元代佛造像的时代风格。东侧的石造像是朔州东南神武村寺庙遗址出土,为粗质砂岩雕琢而成。均为结跏趺坐的菩萨像。以其独特的造型给人一种炎热难当的热带僧侣气息,大有古印度及东南亚国家石造像风格。观音像最高,达130厘米,其他六尊高度为110—120厘米左右。造像最突出的特征是,头的上部阔大,卷发螺髻,面额较宽,下巴小而尖,尖鼻梁,小嘴扁凹,五官挤紧,脸腮肿胖,脖颈细长,鼓胸收腹,肌肉发达。肉体曲线异常突出,衣纹很有透体感。下身穿束口裤,赤脚。手中均持一如意钵。与重庆大足石窟的宋代密宗造像极为相似。古希腊的犍陀罗艺术风格在这些石像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千佛阁的上层内壁之上,绘有三国时代关羽故事壁画,北壁中间关云长一副帝王打扮。头戴冕旒,身穿帝服,双手执笏端坐于中,刘备张飞陪坐左右。另一幅为关云长夜读《春秋》图。云长美髯长须,秉烛夜读,周仓手持青铜大刀,侍立于侧。这些绘于明末清初的壁画,看过之后使人纳闷,缘何寺庙里竟画上了关羽,岂不乱了套数?原来这还有一段来历,据《佛祖统记》卷六《智凯传》记载,蜀汉名将关羽、关平父子遭受东吴吕蒙杀害以后,魂灵来到湖北当阳玉泉山,天台宗高僧智凯在禅定之际,忽见“二人威仪如王,长者美髯而丰厚,少者冠帽而秀发”,自称是关羽关平父子,要求智凯为他们建寺供奉。智凯照办无误,同时还为关羽受了五戒。以后,佛教界将关羽列入伽蓝神之列,历代供奉不绝。这纯属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一段小小插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