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追寻非洲古代文明:撒哈拉沙漠之南的黑人和班图语系

追寻非洲古代文明:撒哈拉沙漠之南的黑人和班图语系

时间:2023-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非洲古代文明的发现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面积920万平方公里。公元前200年以前,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还处于原始蒙昧状态。铁器的运用,使班图人在文明程度上超过了非洲其他黑人部落。到了公元300年,作为撒哈拉沙漠运输工具的骆驼在贸易交往中被广泛使用,骆驼成为沙漠之舟。东非沿海的黑人文明也迅速进步,班图语系的黑人民族,从赤道大草原来到东非海岸,在印度洋上进行海上贸易。

追寻非洲古代文明:撒哈拉沙漠之南的黑人和班图语系

非洲古代文明的发现

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面积920万平方公里。自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撒哈拉沙漠就以荒漠、干旱、飞沙走石而著称。但是随着近代地质学家、考古学家连续不断对这片大漠进行探险、考古与研究,人们发现撒哈拉并非自古以来就是不毛之地。在800多年前,这里曾是遍地牛羊,青葱肥沃的草原史前时代,撒哈拉就有人居住,沙漠以南的非洲人曾经创造了光辉的古代文化,让我们一起叩开这远古文明的大门吧。

居住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人,由于自然的原因,他们长期与亚欧文明相隔,但天然屏障也保护了黑人免受古埃及人迦太基人、古希腊人、古罗马人的入侵,保留了非洲文化的特色。

公元前200年以前,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还处于原始蒙昧状态。人们以采集野果,集体地用木棍、石块猎取野兽作为食物的来源。居民们没有固定的房屋,过着原始游牧生活。不少美妙绝伦的撒哈拉岩石画,就反映了当时的狩猎生活。人们从岩画中可以看到奔跑的长颈鹿、羚羊、水牛、驼鸟和大象。一只狮子正在撕咬羚羊,几个猎人举矛冲向狮子,原始非洲猎人们赤身裸体,仅在腰部围了一圈树叶。这些岩画用写实的风格再现了距今4000年~8000年前那些动物和人在草原上生活的场面。非洲黑人们由于对自然界的人或物,或者天文现象不能正确理解认识,对打雷、闪电、下雨、日出日落的现象产生了敬畏,便有了对自然图腾的崇拜,产生了原始的宗教。部落里的祭司掌握了神权,部落里的人生老病死或狩猎成功等重大事件,他们就全身涂满红、绿、蓝诸色,围着火堆跳舞,祭祀祈祷,解释神的旨意。许多部落都奉行祖先崇拜。祖辈们死去后,他们把祖先的头颅供奉起来,遇有重大事件时,如新的酋长即位,部落的人们就围着祖先头颅举行祭拜仪式。这既是一种道德观念的约束,也是树立一种血统连续的观念,维护部落家族的延续。酋长是部落的最高首领,遇到部落之间发生战争时,在他的领导下,部落里的每个成年男子要拿起矛,拿着弓箭,与外敌作战。

大约在公元前200年之后,有一些沿着西非尼日利亚——喀麦隆边界居住的黑人部落,他们属班图语系,率先在非洲进入了铁器时代。他们学会了制造熔铁炉,先把铁矿石熔炼成铁,再把铁锻打成矛和锄。铁器的运用,使班图人在文明程度上超过了非洲其他黑人部落。班图人凭借着铁器工具,提高了军事战斗力,发展了农业生产,开始向中非西部的赤道热带森林扩展。在班图人的进攻面前,从非洲东海岸到西海岸散居的、处于新石器阶段的一些弱小民族被征服了,整个赤道非洲成为班图人的天下。公元元年,班图人在刚果河与赞比西河分水岭一带,发现了高产丰收的食物,包括营养丰富的香蕉椰子薯、大蕉。这些植物据说是东南亚的爪哇种族的移民漂洋过海带到马达加斯加岛的,再由马达加斯加岛传播到赞比西河谷。充足丰富的食物,引起了班图人家庭伦理道德的变化。一位班图人丈夫可以拥有好几位妻子,几十口人的大家庭是班图人的家庭特色。他们告别了从前的茹毛饮血的狩猎、采集生活,开始了定居草屋的村居生活。社会有了分工,有的人种粮食、香蕉,有的人采矿炼铁,商业也成为农业必需的辅助行业,炼铁者以铁制品换取食物,而务农者则以食物换取手工业品,商品交换又促进了各部落之间的交往。

到了公元10世纪末,非洲大陆普遍用上了铁制工具。从喀麦隆到南非草原,班图语言成为唯一的语言,其他的语言降为方言土语。侨居班图地区的努比亚人和柏柏人专门从事制造铁制工具和武器,他们被西非草原黑人文化所融合,娶当地姑娘为妻,繁衍生息。原先的种族特征慢慢地消失了,逐渐被同化成混血班图黑人。(www.zuozong.com)

迦太基人和罗马人起先用马拉的双轮车进行小规模的撒哈拉贸易,撒哈拉沙漠中心的加拉门特人为中间人。迦太基和罗马人从加拉门特人那里购买黄金、象牙、奴隶、胡椒等;加拉门特人从迦太基和罗马人那里换回玻璃珠、细布、海枣,并以此再换回西非黑人的物品。到了公元300年,作为撒哈拉沙漠运输工具的骆驼在贸易交往中被广泛使用,骆驼成为沙漠之舟。商人们骑着骆驼,驮着货物,驼铃叮当,一步一步穿越大沙漠。而北非的阿拉伯人与西非的黑人进行直接贸易,不再要加拉门特人充当中间商了。商业贸易的繁荣,促进了西非发展。在南毛里塔尼亚和乍得湖之间的草原上,集市交易中心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黑人市场的交易是一场不见面的买卖活动。商人们来到市场把自己的货物放好,然后走出市场敲响手鼓,通知买者开市了,快来买货。黑人们带着金子来到货物旁,放上金子,货也不拿就走了。商人们看着黄金给够了,就可以成交了,便拿起黄金装进口袋。认为不够的话则不动它。商人拿走了黄金,黑人再进市场,将货物拿走。整个交易过程,买卖双方互不见面,靠的是一种诚信和默契。

从公元4世纪,沙漠的柏柏尔人组织起西非第一个王国,称为加纳或奥卡尔。这个黑人柏柏尔国家,位于现在毛里塔尼亚的东南角。到8世纪,加纳的国王是一个黑人,他的臣民以世界上主要的黄金出口者而名扬四海。到了9世纪左右,西非坦荡如海的草原地带,被阿拉伯商人称之为比拉德——苏丹或“黑人的土地”。

东非沿海的黑人文明也迅速进步,班图语系的黑人民族,从赤道大草原来到东非海岸,在印度洋上进行海上贸易。他们将玳瑁、象牙、犀牛角还有少量的奴隶,输往阿拉伯港口和印度的西北,并将铜和铜制品运回莫桑比克海岸,印度洋贸易成为催化剂,促使采矿业和市场贸易发达的民族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府。这一时期,班图人开始与阿拉伯人、印度人通婚,共同建立了东非黑人王朝。

从16世纪开始,欧洲殖民主义者用剑与火摧毁了黑非洲的文明,经济停滞不前,大量的黑奴被贩卖,非洲大陆开始了黑暗和苦难的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