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关于汽车竞争力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汽车产业层面,通过行业年鉴数据与国外发达国家产业进行对比研究为主。在国际上,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国际汽车项目组(IMVP)主导的汽车竞争力研究,曾在理论和产业实践中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学术影响。该研究主要采用企业数据,特别是运营层面数据来评价企业的竞争力。如在《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研究者通过比较日本、美国和欧洲等三个国家或地区汽车生产效率(每辆车所用工时)、不同车间的自动化率、每百辆新车缺陷率、供应链各节点的库存数量、新车型开发时间等来评价不同地区企业的竞争力,并据此分析了影响汽车企业竞争力的本质原因。藤本隆宏(2003年)提出相对企业盈利能力等表层竞争力,日本汽车企业的竞争力更多地体现在生产、现场层面,这些深层竞争力更具稳定性,也反映了组织能力,他认为“组织能力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企业竞争力表现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显示性竞争力,是可以直接测量与比较的内容,如市场占有率、财务指标等;第二个层面是内因性竞争力,是难以直接测量与比较的内容,如企业在创新、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即使为竞争对手所观察到,也难以通过简单的模仿或仿制手段来削弱该企业的竞争优势。显示性竞争力是内因性竞争力的结果和体现[3]。
当前国际一流汽车企业集团,包括丰田、通用、大众、雷诺-日产、现代、福特、奔驰、宝马等企业,都具有一些明确的显示性特征:一是具备相当大的产量规模,汽车年销量达到300万辆,主导性产品品牌销量一般在200万辆以上(奔驰、宝马等豪华车品牌100万辆);二是一流汽车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年销售额超过千亿美元;三是一流汽车企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实力,海外市场份额普遍超过企业总市场份额的50%以上。根据以上分析,反映企业显示性竞争力的指标可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规模实力;二是企业盈利水平;三是海外市场占有水平。在以上三方面主要指标基础上,还有具体的操作性指标,这三个主要指标分别对应不同的操作性指标,具体见表1-3。
表1-3 显示性竞争力对标指标
一流企业能够确立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来源于企业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难以模仿的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内因性要素。组织能力的最初表述源自《企业增长理论》[4],作者Penrose把企业定义为“被一个行政管理框架协调并限定边界的资源集合”,她提出的“从特定企业的经验中所产生的具有独特性的知识”是企业能力的最初理论。钱德勒[5]将组织能力作为中心概念开展对美国、英国和德国企业的历史发展分析,认为现代管理型企业的规模发展和结构变化创造了组织能力的基础,组织能力是企业、工业甚至国民经济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和持续经济扩张的动力,决定企业和国家的兴衰。组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来自于组织学习。组织学习是社会和集体的过程,依赖于对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共同努力。从这些活动中产生的知识(以缄默知识为主)储存于组织的惯例和运行程序中,而惯例则成为组织能力的载体[6,7]。
在已有组织能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通用汽车公司、丰田汽车公司和现代汽车公司的发展过程和经营情况,汽车企业竞争力内因性要素可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前瞻性的战略管理能力。一流企业都具备把握市场方向,领先竞争对手制定企业战略的能力,在市场发生变化时能快速、有效地响应。通用汽车创始人杜兰特在20世纪初就预见到汽车业孕育着巨大的潜力,通过资本收购迅速建立通用汽车的产业基础,当汽车从大众市场转入细分市场时,通用汽车领先福特汽车等对手抓住了发展的机遇[8]。丰田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确立了生产“大众轿车”的目标,依靠省油、小排量轿车在日本本土和海外市场大获成功。进入20世纪末,丰田公司非常重视节能环保汽车的开发,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占据国际领先优势。
二是持续的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一流的汽车企业都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拥有相应的技术诀窍和专利技术,形成了庞大的知识数据库和技术储备。例如,通用汽车高度重视产品研发,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开创了很多里程碑性的技术。丰田、现代等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学习、自主研发,构建了完整的自主研发体系。
三是科学管理和管理创新能力。在上述三家企业发展成长为一流汽车企业的过程中,都致力于管理创新,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企业管理体系。通用汽车开创了协调控制下的分权组织模式,很早就探索实践了科学预测、成本控制和投资回报管理等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丰田公司开创了不断消除浪费、追求不断改善的精益生产方式。现代汽车建立了高度的垂直整合体系,开发出低成本、高质量的汽车。(www.zuozong.com)
四是产品和品牌经营能力。汽车产业是产品数量以百万计、产品价格以数万元计的行业,这也决定了产品和品牌价值的重要作用。汽车企业的兴衰直接与产品和品牌发展密切相关。
五是较强的集团掌控能力。国际一流企业自成立到成长为一流企业,都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发展过程,发展过程最短的现代公司也有三十多年的时间。通用、丰田等企业都曾经历过经济衰退、战争等危机,也数度陷入经营困境,但依靠其很强的集团掌控能力,适应市场变化,化解了各种挑战,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从通用、丰田和现代等一流汽车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可以总结出,企业关键的内因性竞争力要素应包括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战略管理能力、科学管理和管理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集团掌控能力等五个方面。表1-4是针对此五方面能力要素所建立的具体的衡量指标。
表1-4 汽车企业内因性竞争力对标指标
(续)
(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