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界各国皮影艺术:咖啡馆里的黑眼睛

世界各国皮影艺术:咖啡馆里的黑眼睛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咖啡馆里还有一些娱乐活动,有艺人在讲英雄昂泰拉的故事,更受欢迎的是土耳其的皮影戏。人们在咖啡馆里挂起一块厚布,隔出一个皮影戏剧场,迎面一个长方形木框上,钉着一副白布,那是皮影戏的影幕。皮影戏中的人物约有350多个,其中的主要角色,名叫卡拉格兹意为黑眼睛。每当这时,咖啡馆里充满了快活欢乐的气氛。

世界各国皮影艺术:咖啡馆里的黑眼睛

土耳其是西亚一个美丽的国家,它的国土跨在欧亚两洲交界上,包括亚洲的小亚西亚和欧洲巴尔干半岛的东南端。北有黑海,南有地中海,和伊朗、伊拉克、希腊、叙利亚、保加利亚等国接壤。据专家考证“中国历史上的突厥即土耳其的祖先,土耳其一名即由突厥二字转音而来。”(赵镜先《土耳其史》1935年中华书局版)

这个国家的城镇上,有很多咖啡馆,人们喜欢在这里喝杯咖啡,和好友天南地北的聊上一通。咖啡馆里还有一些娱乐活动,有艺人在讲英雄昂泰拉的故事,更受欢迎的是土耳其的皮影戏

人们在咖啡馆里挂起一块厚布,隔出一个皮影戏剧场,迎面一个长方形木框上,钉着一副白布,那是皮影戏的影幕。小孩子们把后台称为“奇异的帐篷”,常常扒着缝儿偷看,只见影幕后,吊着四个加满上等橄榄油的油灯,粗大的灯芯冒着熊熊的火焰。灯下,一位皮影艺人正在操纵皮影人表演军队行进的场面。他双脚用力的踏响地板,表示军队整齐前进的步伐声,嘴中还要发出战马嘶鸣的声音。这是位多才多艺的演员,他手中操纵各个影人表演,还要为每个角色配音。协助他演出的还有2—3名乐手,他们演奏鼓和笛,还要歌唱颂扬剧中主要角色的诗。

土耳其皮影戏表演用的皮影人是用骆驼皮为原料,经雕刻彩绘、装钉等工序制成的。影人约有一尺高,身体分为头、胸、腰、双臂双腿几部分。雕刻少,彩绘多,雕刻刀法粗犷奔放,彩色描绘比较细微,尤其是眼睛,描绘的生动传神,使人物性格很鲜明。影人的胸、头、手等部位刻有小孔,是为了安装操纵杆。

皮影戏中的人物约有350多个,其中的主要角色,名叫卡拉格兹(karaghauz)意为黑眼睛。它是来自民间的小人物,圆脸盘,大眼睛,络腮胡又浓又密,性格天真活泼,说话通俗幽默,他是正派角色中的一号人物。而反派中的头号人物,名叫哈吉瓦特,他生着长脸尖下巴,三角眼尖胡子,说话文绉绉的,性情非常傲慢。这两个人物在剧中经常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哈吉瓦特高谈阔论如何维持现状。卡拉格兹则用开玩笑的方法嘲弄他,皮影艺人时常借此机会,即兴编词,用幽默的语言,生动巧妙的嘲讽现实生活。观众听了,心领神会不禁开心的大笑。每当这时,咖啡馆里充满了快活欢乐的气氛。人们喜爱卡拉格兹,这个名字也就成为皮影戏的代称。

image301

图2-5:土耳其皮影造型(1)

image303

图2-6:土耳其皮影造型(3)

土耳其的皮影戏,是公元十三世纪从中国传入的。我们在瑞典人多桑所著的《多桑蒙古史》(中华书局1962年版)上,可以看到在元军统帅窝润台率军来到西亚地区时,曾有中国艺人在他帐下演出皮影戏的记载。但这种诞生在中国的艺术,融进了土耳其人的聪明智慧,很快就“本土化”了。

有一个土耳其的民间传说,很形象的说明了这个“本土化”的过程。传说在土耳其的一个叫做斯丹保罗的地方,那里的地方官贪婪又残暴,在他治下的百姓生活非常痛苦,有个老人想让国王了解当地民情,却又没有办法,后来,他看到皮影戏,就想用演皮影戏的方法,吸引国王来看戏,他把百姓的故事编成皮影戏演出,国王果然来看戏,那个官员也来了,国王看了戏,了解到百姓的痛苦,怒火中烧,狠狠地瞪着那个官员,那个官员吓的抖成一团。最后,那个官员受到惩罚,演皮影戏的老人做了宰相。因此,皮影戏成了大家喜爱的艺术。很快流传开来。演出土耳其人的生活故事,反映土耳其人的感情,成为土耳其皮影戏的优良传统。(www.zuozong.com)

除了上演卡拉格兹的故事外,皮影戏还经常上演嘲讽时事的讽刺剧和滑稽剧。当土耳其处于外国侵略者压迫之下时,皮影戏影幕上就出现小丑般的侵略者形象。他常说些发音错误的土耳其话,引得人们发笑。最后,他喝醉酒,被当地警察抓去了,人们看了都特别开心。

也正因为皮影戏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今天,尽管电影电视等现代艺术风行,皮影戏依然存在于土耳其人的生活中,尤其受儿童喜爱。有些面包店就用厚纸制成彩色的卡拉格兹,卖给小孩做玩具。在安卡拉等大城市里,有时举办皮影戏演出周,皮影戏演出场所也移到大剧场中,还增加了表现现代生活的演出剧目。电灯代替了油灯,表演形式也现代化了。

历史上,在奥斯曼帝国的王宫中,也经常上演皮影戏,帝国远征军的士兵,还携带皮影演出道具,在战斗或行军的间隙演出,成为士兵的娱乐。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土耳其皮影戏在群众中的深刻影响,引起很多著名文人和学者对它的关注和研究。公元十三世纪,皮影戏流传到埃及,有位眼科医生伊本•达尼亚耳很喜爱皮影戏这种民间娱乐。他又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第一个尝试用阿拉伯书写语用于皮影戏演出。这个“影子戏文学的完美范本”在十三世纪晚期出版,书后附有一篇他的文章,名为《关于影子戏知识的想象的幻影》,这是一部中世纪时代阿拉伯世界仅存的剧诗。(《阿拉伯通史》[美]希提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可惜没有发展下去,否则,会对阿拉伯戏剧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俄国作为土耳其的邻国,那里的学者也对土耳其皮影戏发生兴趣。1910年,俄国圣彼德堡出版了俄国学者的研究成果,那就是马尔廷诺维奇的著作《土耳其的皮影戏》,夏波里奥•恩维尔•伯赫南的著作《皮影戏史》,也于1935年在伊斯坦布尔出版。

土耳其国土跨越欧亚两洲,地理位置很优越,对欧亚两洲人民的经济文化往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从亚洲到欧洲去,如果走南线的话,土耳其是必经之路。中国的丝绸、茶叶印刷术火药等商品或先进技术,都是先流传到土耳其等中近东国家,之后才流传到欧洲。中国皮影戏的西传,也是走这条路。在公元十四世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建立了,喜爱皮影戏的国君和军队士兵,更为皮影戏的传播提供了方便条件。中国皮影戏由此向南流传到非洲北部的摩洛哥、突尼斯和埃及,1517年,奥斯曼国王赛里木一世攻陷开罗,他“在开罗游览几天,就返回首都去了,他带回一个皮影戏班,供太子苏莱曼娱乐。”([美]希提《阿拉伯通史》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后来,皮影戏又经土耳其向西流传到希腊、捷克等地。

image305

图2-7:埃及皮影造型(1)

image307

图2-8:埃及皮影造型(2)

1986年,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成立了欧赛克皮影剧团。欧赛克是国家级的皮影艺术大师,他曾经担任伊斯坦布尔国际木偶节艺术总监,成立了傀儡艺术博物馆。由他本人自己制作道具、影人,排练了“树精”等皮影戏,到25个国家演出了500多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