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档案学与管理学关系揭示:《档案学元理论研究》精要

档案学与管理学关系揭示:《档案学元理论研究》精要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管理学作为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图书馆学界,早就把管理学看作是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有关图书馆学和管理学关系的研究较多,也更为深入,并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认识。尽管国内学者对管理学和图书馆学的隶属关系存在一定的疑义,但并不否认管理学与图书馆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44]可见,他认为图书馆学是信息资源管理学的分支学科。

档案学与管理学关系揭示:《档案学元理论研究》精要

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美国社会工业化大发展的产物。被西方管理学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Frederick Tayior,1856-1915)率先在管理实践和管理问题研究中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试验等近代分析科学方法,逐渐形成了一套被称之为“泰勒制”的科学管理理论,包括以下八个方面: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采用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工人和雇主的“精神革命”;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以科学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实行例外原则。从而将以往的经验管理上升为科学管理,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也就成为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在整个20世纪,管理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众多的管理学家和学术流派,其形成与发展线索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把握:一是从管理学的内容构成角度看,分为组织理论研究(从古典组织理论、组织行为学、组织社会学、领导科学到企业文化等)、管理方式方法研究(从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理论、决策理论到生产管理信息管理方法等)、经营理论研究(从厂商理论、产业组织、市场学、消费者理论到战略管理)。二是从管理知识的产生方法角度看,分为应用管理学(从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管理原理和方法)、理论管理学(以基本的人性假设出发构造的管理理论)和实验管理学(以管理案例为主的管理学)。三是从管理学发展的影响因素角度来看,分为以科学文化为基础的科学主义线索(由泰勒科学管理开始,包括社会系统理论、管理过程理论、系统管理理论、管理科学理论和决策管理理论等)、以现代人性为基础的人本主义线索(由梅奥对“社会人”的研究开始,包括个体行为理论、团体行为理论、组织行为理论和管理伦理理论等)、以文化模式为基础的文化主义线索(由德鲁克管理实践理论开始,包括组织文化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变革管理理论、知识管理等)。

管理学作为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管理学从其他学科的发展中吸取能量,获得了自身的发展。而另一方面,管理学的发展也为其他学科发展获得了动力。如果细研管理学的本质,不难发现,其实管理学是早已渗透到各个学科和各个领域。”[38]由于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的各项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管理的本质是把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并提高效率从而实现目标。基于管理的本质,各领域的其他学科就离不开管理学的运用。”[39]因此,管理学必然会运用于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中。

在具体研究管理学和档案学关系问题之前,笔者觉得首先必须了解图书情报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状况,这会给档案学界一定的启迪。

图书馆学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学科体系中先后隶属于文学、理学,目前隶属于管理学。因此,在图书馆学界,早就把管理学看作是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有关图书馆学和管理学关系的研究较多,也更为深入,并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认识。

在国外,“自图书馆学产生之初,研究者就认识到图书馆工作是一项具有管理性质的活动。从施莱廷格首创‘图书馆学’一词并提出图书馆学是‘符合图书馆目的的图书馆整理方面所必要的一切命题的总和’、到爱德华兹的图书馆管理学思想、再到M.杜威的实用派图书馆学,管理思想的脉络一直贯穿始终”[40]。在国内,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相继修订了指导研究生、本科教学的专业目录,“管理学”首次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图书馆学成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个二级学科,从而确立了管理学与图书馆学的学科隶属关系。尽管国内学者对管理学和图书馆学的隶属关系存在一定的疑义,但并不否认管理学与图书馆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确切地说,图书馆学情报学应属于管理科学。”[41]管理学对于图书馆学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学经历了实用的技术之学、人文的理念之学,现在正处于综合的管理之学的阶段。历史上曾经发生的科学与技术之争、理论与实务之争、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争等等都能够在管理学的开放性框架内得到调整和统一。”[42]

图书馆学归属于管理学门类,但其直接的上位学科至今仍是若干相关学科并列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对此图书馆学界颇有质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图书馆学界一直在探索研究图书馆学的直接上位学科问题,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黄宗忠认为,文献信息学可以划分为理论文献信息学、文献信息工程学、应用文献信息学三大门类,其中应用文献信息学是将理论文献信息学和文献信息工程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到某一方面而形成的文献信息学门类。应用文献信息学包含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图书发行管理学等子学科。[43]

2.徐引篪认为:“图书馆只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或者说是集成的信息资源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个集成系统中,图书馆因其信息资源体系而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具体到图书馆学与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关系,后者无疑将成为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而图书馆学则是后者的应用分支学科之一。”[44]可见,他认为图书馆学是信息资源管理学的分支学科。

3.吴慰慈认为,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对信息管理学科的关注,促进了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体系的变革与转型。“信息管理学科群在包含了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基础上融合了新闻学传播学、咨询学、编辑、出版、发行等其他多个学科。信息管理学科是这些子学科在更高层次的集成”[45]。如此,“有助于图书馆学情报学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以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同时也能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知识与方法的支持。”[46]可见,他认为“从信息管理学的角度看,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学应该是信息管理学的分支学科,是信息管理学的有机组成部分”[47]。现代信息技术给图书馆学情报学带来的这种深刻变化,还反映在图书馆学情报学相关学科的变化中,他从紧密型、松散型两个层次来区分相关学科,认为紧密型的相关学科有信息经济学、信息资源管理(IRM)、信息政策、信息法学、计算机科学、传播学、咨询学、认知科学等,松散型的相关学科有管理学、市场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48]

4.马费成认为:“信息管理是一个非常综合性的领域,其理论方法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众多的学科。围绕信息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已经形成了许多独立的学科领域,如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系统、信息用户、信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法学等等,它们从不同的侧面研究和解决社会信息流的控制问题,形成了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的学科群。”[49]可见,他认为信息管理(学)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等是交叉关系。

5.叶继元认为,信息科学已由一门研究信息形式的学科发展成一个既研究信息形式又研究信息内容,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的大学科群,凡与信息、知识、情报、智能有关的学科或领域,诸如图书馆学、情报学、编辑出版学、档案学、传播学等均可全部或部分纳入其中。而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或信息管理系统是信息科学与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交叉形成的领域或学科,它从属于信息科学和管理学。信息资源管理学与信息管理学大同小异,但由于信息管理的含义太多太广,用信息资源管理更为明确。因此,图书馆学是信息科学的分支学科,同时图书馆学、情报学(在许多情况下二者是一回事,故有图书情报学之说)与信息管理学或信息资源管理学是交叉关系。[50]

6.龚蛟腾认为,图书馆馆藏资源实际上就是人类的公共知识,图书馆是人类公共知识中心在特定阶段的表现形式,情报则是组织和个人在竞争中所需要的特定知识,因而图书馆学实质上是公共知识管理学,情报学则是竞争知识管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出版发行学乃至企业知识管理(学)和政府知识管理(学)等隶属于同一个学科——知识管理学。因而构想在管理学门类设置一级学科——知识管理学,其二级学科包括公共知识管理学(图书馆学)、竞争知识管理学(情报学)、档案知识管理学(档案学)、知识经营传播学(出版发行学)、企业知识管理学和政府知识管理学等学科。[51]不过,后来他又作了适当修正,认为图书馆学(公共知识管理学)具有知识管理和公共管理的两重特性,既可归类于知识管理学,又可隶属于公共管理学。但是,在整个学科树的描绘和学科目录的划分中,图书馆学不可能游移不定。显然,图书馆学的上位学科选择是一个两难问题,目前还难以做出明确的决断。[52]

由上可知,目前图书馆学界关于图书馆学的直接上位学科、相关学科的关系问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也反映了图书馆学界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因为这一问题,既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学能否沿着正确的轨道良性发展,又关系到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的合理竞争,也对图书馆学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反观档案学界,对于档案学和管理学的关系问题不太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屈指可数。笔者分别以“档案学”为主题并含“管理学”“信息管理学”“知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文献管理学”“信息学”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精确检索,许多检索结果显示为零,就检索显示的结果经过分析能得到的真正相关的论文也才两三篇。而笔者又分别以“图书馆学”为主题并含“管理学”“信息管理学”“知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文献管理学”“信息学”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精确检索,显示结果大为可观。两者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有关档案学与管理学的关系,目前最有影响的观点是《档案学概论》教材中的表述:“管理科学的研究经验及其所提供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等,在档案学的研究和建设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此外,由于档案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一般都同人类的各项社会管理活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档案管理又是社会诸种管理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档案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些分支学科实际上带有明显的管理科学的性质。但是,我们不能在档案学和管理科学之间画等号。因为管理科学通常都是从一般意义上对社会的各种管理现象进行研究,所以其理论大多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的特点,而且注重揭示人类社会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原则和方法。而档案学则主要研究和揭示档案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注重对档案管理科学理论、原则和方法的总结、提炼与升华。因此,档案学同管理科学的关系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53]

当然,档案学界依然有个别学者对此问题进行过相关探讨。

陈林认为,文献信息学是研究文献信息的本质、结构、功能以及文献信息的集聚、存贮、转化、传递、利用与组织管理的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信息科学的分支学科,是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的综合,是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的共同本质、特征、方法的抽象与概括,是三者的上位类学科。[54]

马自坤认为,信息学和档案学都属于管理学科,由于两者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性质等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决定了信息学和档案学内在的关系,它们可以相互借鉴,相互移植较成熟的理论和方法。[55]

冯桂珍、吴建华认为,档案学属于信息科学体系中信息管理科学这一门类。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将档案学作为信息管理科学的分支来建设,更能反映档案学的时代特色。[56]欧阳华锋、石建斌也认为,基于信息管理的视角,档案学属于信息管理学范畴,图书馆学、档案学和情报学均属于信息管理科学的具体应用学科。[57]

宋香蕾、加小双认为,档案学属于管理学的分支学科,管理学视角是档案学研究中最重要的视角,管理学视角下的档案学研究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档案学理论研究的视阈得到扩展,知识管理、集成管理、风险管理等管理学重要管理理念进入到档案学领域,催生了电子文件管理、档案知识管理、文件/档案集成管理、档案风险管理等一系列档案学新理论,推动了档案学理论创新。二是档案学理论的辐射范围不断扩大,档案学理论不只被应用于档案系统内部,也在社会管理、组织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58]

相比图书馆学界,档案学界的研究显得非常单薄,研究者少,研究的范围窄、程度浅,多是有关论文中附带提及,缺乏专门的深度研究。

由于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现在基本上把它们看作是同一类学科,因而这种密切的相关性,不仅使得图书馆学界在上述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同样是档案学存在的,而且其研究的领域、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研究的成果等都可为档案学界参考借鉴。

笔者在此认为,基于档案的多种属性(如信息属性、知识属性、文献属性、文化属性、记忆属性等)和档案管理活动具有的管理性,因此,信息管理学或信息资源管理学(信息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知识管理学(知识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文献管理学(文献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文化管理学(文化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记忆管理学(记忆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等,档案学和它们都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档案学的研究都可以借鉴上述学科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但不能由此推断出档案学是上述信息管理学或信息资源管理学、知识管理学、文献管理学、文化管理学、记忆管理学的分支学科,它们只是档案学密切相关的学科,也不能推断出档案学处于信息学、知识学、文献学、文化学、记忆学及管理学这些学科体系之内,它们和档案学只具有一般相关关系。借用吴慰慈的说法,前者是档案学紧密型相关学科,后者是档案学松散型相关学科。这种紧密还是松散,是由这些学科和档案学在学科系统中所处的位置远近决定的,或者说是与档案学的相关度决定的。如果把档案学看成是上述学科的分支学科,那么就会出现档案学成为多门学科的分支学科的奇怪现象,档案学就会迷失自我,其独立性也不复存在。这也可能就是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一直找不到一个明确的上位学科的原因。至于档案学现在在高校专业设置中归属于管理学门类,也不能由此推断出档案学是管理学的下位学科,这在本书第三章中已有论述。胡鸿杰在《中国档案学的理念与模式》一书中,将管理学看成是影响档案学形成、发展的基础学科,而没有归入影响档案学形成、发展的相关学科中[59],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可见,档案学就是档案学,它是一门研究档案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的独立的社会科学。

【注释】

[1]吴宝康.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初探[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11.

[2]马仁杰,李珍.论档案学与历史学的关系演变[J].档案学通讯,2007(2):19-21.

[3]赵永强.档案:历史话语的霸权、缺失及丰富[J].档案学研究,2005(2):18-23.

[4]吴宝康.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初探[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12.

[5]史玉峤.现代秘书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7.

[6]史玉峤.现代秘书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7.

[7]刘登山,马天民,田中辉.秘书学教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6.

[8]潘连根,翁少菲.秘书学之研究对象[J].秘书,2017(5):8-12.

[9]吴宝康.建设秘书学的一些设想和意见[J].档案学通讯,1985(3):2-6.

[10]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机关档案工作条例[Z].1983-04-28.

[11]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Z].1980-12-09.

[12]中央组织部,国家档案局.干部档案工作条例[Z].1991-04-02.

[13]曹润芳,王健.试析我国的文书学研究[J].档案学通讯,1996(4):51-54.

[14]吴宝康.建设秘书学的一些设想和意见[J].档案学通讯,1985(3):2-6.

[15]吴宝康.建设秘书学的一些设想和意见[J].档案学通讯,1985(3):2-6.

[16]吴宝康.建设秘书学的一些设想和意见[J].档案学通讯,1985(3):2-6.

[17]刘祖遂.通用秘书学[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15.

[18]吴宝康.建设秘书学的一些设想和意见[J].档案学通讯,1985(3):2-6.(www.zuozong.com)

[19]陈作明.把文书学扩展成文秘学的尝试[J].档案学通讯,1994(3):67-68.

[20]陈作明.再论合成文秘学问题[J].档案学通讯,1997(4):49-51.

[21]郭其智.浅论文书学的研究领域——兼与陈作明同志商榷[J].档案学通讯,1995(4):57-60.

[22]郝文勉.论建立秘书学学科体系和秘书专业体系[J].档案学通讯,1998(6):56-58.

[23]何宝梅.秘书学基础理论探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53.

[24]吴宝康.文书学仍应是档案学的一门分支学科[J].档案管理,1987(3):28-30,23.

[25]金胜勇,李雪叶,王剑宏.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研究对象与学科关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7(6):11-16.

[26]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13.

[27]潘连根.文件与档案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3.

[28]钱学森.论系统工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87-98.

[29]王宸君.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的共同基础[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3(3):6-7,43.

[30]金勇胜,李雪叶,王剑宏.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研究对象与学科关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7(6):11-16.

[31]韩毅,李健.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的共性与差异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2(4):5-10.

[32]黄宗忠.试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发展趋势[G]//国家教育委员会高教一司文科教学处,国家档案局教育处.档案学理论新探索——全国档案学研讨班专题报告、发言集.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203-219.

[33]陈艳红,沈丽.信息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的建构背景与策略——基于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专业一体化的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8(4):71-74.

[34]肖希明,唐义.图书馆学博物馆学档案学课程体系整合初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40(3):4-12.

[35]刘文杰.试论图书馆学对中国档案学的影响[J].档案,1986(6):19-23.

[36]丁子涵,王芹,蒋卫荣.从引文分析看档案学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学科融合[J].档案学通讯,2012(2):25-29.

[37]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12.

[38]曾凯生.管理学发展与其他学科发展的关系——回顾与展望[C]//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管理重点学科.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203-210.

[39]曾凯生.管理学发展与其他学科发展的关系——回顾与展望[C]//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管理重点学科.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203-210.

[40]徐跃权.管理学的特点及对我国图书馆学学科建设的启示[J].情报资料工作,2002(5):9-12,16.

[41]吴慰慈,张久珍.当代图书馆学情报学前沿探寻[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24.

[42]徐跃权.管理学的特点及对我国图书馆学学科建设的启示[J].情报资料工作,2002(5):9-12,16.

[43]黄宗忠.文献信息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24-25.

[44]徐引篪,霍国庆.现代图书馆学理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27.

[45]吴慰慈,张久珍.当代图书馆学情报学前沿探寻[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8.

[46]吴慰慈,张久珍.当代图书馆学情报学前沿探寻[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8.

[47]吴慰慈,张久珍.当代图书馆学情报学前沿探寻[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216.

[48]吴慰慈,张久珍.当代图书馆学情报学前沿探寻[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24-25.

[49]马费成,胡翠华,陈亮.信息管理学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24.

[50]叶继元.变中求存,存中思变——图书馆学、情报学与信息管理学等关系再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24(2):29-34.

[51]龚蛟腾.知识管理学:图书馆学之上位学科[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32(5):80-83,87.

[52]龚蛟腾.图书馆学上位学科再探究:知识管理学还是公共管理学[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34(2):24-28.

[53]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11.

[54]陈林.试论文献信息学对档案学的影响[J].档案与建设,1994(2):10-12.

[55]马自坤.信息学与档案学比较研究[J].云南档案,1999(1):36-37.

[56]冯桂珍,吴建华.论信息科学及其学科体系——兼论档案学在信息科学中的地位[J].档案学通讯,2004(2):21-25.

[57]欧阳华锋,石建斌.档案学也是一门信息管理学科[J].兰台世界,2008(12):12-13.

[58]宋香蕾,加小双.多学科视角下的档案学理论研究进展(之二)——管理学视角[J].山西档案,2017(1):11-17.

[59]胡鸿杰.中国档案学的理念与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4-7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