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志:名牌发展战略的推进

甘肃省志:名牌发展战略的推进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月1日—2日,省技监局召开甘肃名牌发展战略研讨会,公布第三批名牌产品名单,副省长韩修国出席会议并讲话。之后,省技监局和省政府研究室连续举办两次“名牌战略高层论坛”,从理论与政策措施实务的结合上,推进甘肃名牌战略向纵深发展。2002年9月16日,经省政府批准,甘肃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正式成立。

甘肃省志:名牌发展战略的推进

1994年,省质量局与省经委联合发出《关于实施名牌战略、争创名牌产品活动的通知》,决定从1994年开始在全省工业企业中实施名牌战略,争创名牌产品。

10月,省质量局会同省林业厅组织首届“甘肃省名优特林果产品鉴评会”,共评出获奖产品38个,其中金奖9个、银奖14个、铜奖15个。

1995年年初,省经贸委、省质量局联合制定《甘肃省名牌产品创评管理办法》,经省政府批准并发布实施。2月23日,省经贸委、省质量局在宁卧庄宾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53家企业生产的59种产品为首批甘肃名牌产品,颁发甘肃名牌产品证书,副省长韩修国出席会议并讲话。

3月13日,省质量局发布《关于表彰1994年度产品实物质量赶超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项目的决定》,授予兰州电机厂等企业生产的无刷交流电机等21种产品为实物质量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奖,授予天水风动工具厂等企业生产的B20A型气板机等10种产品为实物质量赶超国内先进水平奖。

1996年10月,省林业厅、省技监局联合举办“全省第二届名优特林果产品鉴评会”,对各地选送的林果样品进行科学鉴评。“长富2号”苹果等59个林果产品获奖。

1997年,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由省技监局提出的《关于实施名牌战略,推动企业创名牌产品的若干意见》。4月1日—2日,省技监局召开甘肃名牌发展战略研讨会,公布第三批名牌产品名单,副省长韩修国出席会议并讲话。

10月16日—17日,省技监局会同省政府研究室首次举办“名牌战略高层论坛”。来自甘肃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部分大型企业以及中共甘肃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有关部门的20多位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和政府官员参加研讨,提交论文18篇,对甘肃省实施名牌战略提出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省长孙英、副省长韩修国出席会议听取专家意见。之后,省技监局和省政府研究室连续举办两次“名牌战略高层论坛”,从理论与政策措施实务的结合上,推进甘肃名牌战略向纵深发展。

图3-4-1 1995年2月23日,省经贸委、省质量局召开首批甘肃名牌产品新闻发布会

同年,为进一步加强名牌宣传工作,经“97兰交会”组委会同意,由省技监局牵头,会同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省经贸委联合编辑出版了《甘肃名牌产品》画册,赠送参加“97兰交会”的中外嘉宾,进一步宣传甘肃名牌产品。3月—12月,省技监局与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联合编辑、出版《甘肃名优新特荟萃》A卷,向外界宣传介绍甘肃名优新特产品,增强甘肃省产品的知名度。

图3-4-2 1997年10月16日,省技监局、省政府研究室举办“名牌战略高层论坛”

图中左三为副省长韩修国,左四为省长孙英,左五为省质监局局长金宝铮

1998年,省技监局召开名牌产品新闻发布会,公布第四批甘肃名牌产品名单及首批甘肃名牌产品复审结果,副省长韩修国出席会议并讲话。1999年,省技监局通过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28家企业的28个产品为第五批甘肃名牌产品。2000年,经甘肃名牌产品认定委员会认定,23家企业的23种产品为第六批甘肃名牌产品;22家企业的23种产品保持甘肃名牌产品称号。

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牵头组建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制定《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中国名牌产品创评工作。本年度未开展甘肃名牌产品评定工作。

2002年9月16日,经省政府批准,甘肃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正式成立。主任由主管副省长杨志明担任,副主任委员由省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省经贸委副主任、省质监局局长担任,委员由各厅(局、委、办)、各行业办、有关协会、新闻机构等19个部门和单位的领导担任。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质监局。

2002年8月8日,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确认首批甘肃名牌产品第二次复审的44家企业的48个产品和第四批第一次复审的25家企业的27个产品继续保持甘肃名牌产品称号。

2003年9月,副省长杨志明作为全国唯一参会的省政府领导在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第十一届“中国质量论坛”上发表题为“西部大开发与名牌发展战略”的演讲。10月14日,甘肃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讨论通过《甘肃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和《甘肃省2003年—2010年名牌战略实施意见》。《甘肃名牌产品管理办法》规定了名牌产品评价和监督管理等事项。其中申请甘肃名牌产品,应具备下列条件:

1.市场占有率、用户满意度、实现利税出口创汇水平、工业成本费用利税率、总资产贡献率居省内同行业前列;

2.实物质量在省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并达到国际或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3.企业具有保证产品质量的生产技术和装备,技术创新、产品开发能力居省内同行业前列;

4.产品按照国内先进标准、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

5.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并有效运行,获得ISO9000体系认证的优先考虑;

6.企业具有较完善的产品销售服务体系,顾客满意度较高。

《甘肃省2003年—2010年名牌战略实施意见》对全省名牌战略的实施作出规划,在全省大力推进名牌战略,通过科技投入、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完善的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机制,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共同推进“工业强省”战略。

11月17日,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印发《关于甘肃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秘书处组成人员的通知》,省质监局副局长王盛任秘书长,省质监局质量处处长廖祖耀、省经贸委员会技术进步与装备处处长张学仁、省工业经济联合会秘书长李淑玲、省质量检验协会秘书长马庆利任副秘书长。10月15日,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印发《关于表彰创名牌先进企业的决定》,对近年来在实施名牌战略工作中作出优异成绩的中石油兰州润滑油厂等20家先进企业予以表彰,颁发“创名牌先进企业”奖牌,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兰炼飞天”牌润滑油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润滑油厂一次性奖励50万元。

2004年11月22日,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审核通过46家企业的47个产品为甘肃名牌产品;确认第三批第二次复审的17家企业的17个产品和第六批第一次复审的20家企业的21个产品,继续保持甘肃名牌产品称号。

2005年,为汇集10年来全省实施名牌战略的成果,向国内外宣传甘肃名牌产品,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编印《十年磨一剑》大型画册,全面翔实记录甘肃企业十年来争创名牌产品的历程,以新的视角和优美生动的画面展示全省企业获得中国名牌、甘肃名牌、国家免检产品称号的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出的新产品以及地方优势特色产品。

2005年,未开展甘肃名牌产品评定工作。

2006年5月23日,省政府副秘书长赵伟民代表副省长、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主任杨志明主持召开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核通过2005年度74家企业的98个产品为甘肃名牌产品。7月5日,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印发《关于表彰2005年度甘肃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决定》。7月7日,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在兰州西北宾馆隆重举行2005年度甘肃名牌产品颁证表彰大会,副省长、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主任杨志明、省长助理夏红民、省政府副秘书长赵伟民出席大会,向74家获得2005年度甘肃名牌产品企业颁发奖牌。杨志明在讲话中强调,实施名牌战略,是推进“工业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处西北内陆的甘肃加快经济追赶,走西部开发与质量同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也是确保甘肃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要求在全省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全力推进名牌战略,推动“甘肃制造”向“甘肃创造”发展,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名牌振兴之路。

8月28日,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发布全省名牌战略的5年发展目标和36家重点培育中国名牌的企业名单,明确培育、发展名牌的目标、原则和鼓励措施。(2006年—2010年甘肃名牌产品重点培育品种目录计划见表3-3-1)

表3-4-1 2006年—2010年甘肃名牌产品重点培育品种目录计划

续表

续表

续表

(www.zuozong.com)

续表

续表

2006年6月29日,省质监局印发《关于2006—2010年甘肃省扶持和培育名牌产品五年计划及中国名牌重点培育企业名单的通知》指出,必须加大名牌战略的推进力度,通过对重要行业和重点产品的培植,尽快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能带动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名牌产品群,培育出几个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有一定影响的名牌产品。为此,在“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25个左右甘肃名牌,5年总数要超过130个,中国名牌力争达到10个左右。要求各市州质监局加大实施名牌战略的工作力度,下功夫做好名牌产品的培育;推动企业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努力做强做大;加强名牌评价过程的监督确保名牌产品的质量;开展顾客满意度调查,促进企业建立以顾客满意为宗旨的质量观念,扶持和引导企业提高名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8月—11月,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秘书处按照科学公正、规范有序的原则,对名牌产品评价程序进行全面修订:一是制定甘肃名牌产品评价通则,规定资格审查(申报条件、市场准入条件、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其他方面等5个方面的审查)、数据审查、评价打分(评价总分为1000分,其中“市场评价”350分,“质量评价”300分,“效益评价”250分,“发展评价”100分)、加权加分、产品抽查检验、提出建议名单、征求意见、审定发布等工作程序和原则。二是制定名牌产品的评定工作流程图。三是制定《甘肃名牌产品申报办事指南》,明确名牌产品审定、公示、公布环节的工作程序。四是确定由不同行业专家组成的名牌产品评审机构及其工作方针。通过专家评价,帮助企业找准在同行业所处的位置,明确赶超对象和目标,提高工艺装备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五是向社会公布甘肃名牌产品的评价、评定不收费原则。六是为保持甘肃名牌产品的权威性,取消地方名牌(优质)产品的评定。

至2006年年底,甘肃名牌产品共有224家企业的296个。

2007年4月5日,甘肃省振兴装备制造业工作会议在天水召开。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在会上强调:要鼓励和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提升企业的科研、设计、制造水平,大力培育名牌产品。省长徐守盛明确表示,实施“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必须建立激励机制。经省政府第98次常务会议决定,对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甘肃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对引进重大项目的单位或个人,为甘肃装备制造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家、科研技术人员、营销管理人才,省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6月19日,省质监局向国家质检总局报告甘肃省实施名牌战略推进工作情况:甘肃省实施名牌战略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为主,自主创新、提高质量,市场导向、重在培育,整合资源、合力推进”的基本原则,建立了有效的名牌战略工作机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组织推动、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实施名牌战略的工作格局;制定了完善的制度和规划,颁布《甘肃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出台《甘肃省2003年—2010年名牌战略实施意见》,明确培育、发展名牌的目标、原则和鼓励措施;政府加强对名牌战略推进的政策激励,省政府在全省振兴装备制造业工作会上,对2006年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兰州电机有限责任公司给予表彰,并一次性奖励50万元。兰州市政府决定,认定为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由市政府分别给予30万元和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被列为国家和省级外贸重点支持的名牌出口商品的企业,由市政府给予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省级著名商标和甘肃名牌产品的企业,市政府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武威市凉州区政府对当年被评为甘肃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2万元奖励,对当年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奖励2万元。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30万元奖励。庆阳、酒泉、天水等市也出台或准备出台激励政策措施。按照省政府常务会议精神,省质监局已制定《甘肃省名牌产品奖励办法》,提出对“中国世界名牌”“中国名牌”和“甘肃名牌”产品的奖励额度及相关办法,并建议设立名牌产品工作经费。

8月2日,省政府第10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甘肃名牌产品奖励办法》,决定召开全省质量工作会议,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和甘肃名牌产品的企业在全省质量工作会议上给予表彰和奖励。

9月10日,全省质量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由副省长杨志明主持,省长徐守盛出席会议并讲话。省长助理夏红民宣布省政府关于表彰奖励2007年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和获得2005年度“甘肃名牌产品”称号的决定,对蓝星清洗股份有限公司的汽车不冻液、金川集团有限公司的高纯阴极铜、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的数控车床获得2007年度中国名牌产品的3家企业和获得2005年度甘肃名牌产品的10家企业颁发奖牌。徐守盛在讲话中阐述了实施名牌战略的重大意义和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作用。指出,实施名牌战略已经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省政府已建立推进名牌战略的工作机制,规范名牌评价程序,制定了名牌发展规划。截至目前,全省共有20家企业22个产品获得中国免检产品称号,4家企业5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24家企业的296个产品获得甘肃名牌产品称号。名牌战略对推动“工业强省”战略、提高甘肃经济运行质量的作用正在彰显:实施名牌战略,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通过增加投入、资产重组、专业化生产与协作等方式,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利用,带动全行业健康发展;实施名牌战略,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甘肃现有的5个中国名牌产品和296个甘肃名牌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有70个,占总数的23%;实施名牌战略,促进了出口产品的结构优化和附加值提高;实施名牌战略,加大对农产品农资产品的名牌培育力度,促进了农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实施名牌战略,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9月18日,省政府颁布《甘肃省获得名牌产品企业奖励办法》规定,对获得“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和“甘肃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由省人民政府通报表彰并奖励;对获得“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奖励人民币100万元;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奖励人民币50万元;对获得“甘肃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奖励人民币5万元。

12月,省质监局根据省政府第104次常务会议决定,将“重点培育甘肃名牌产品数量”列入省政府《2008年度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目标责任》之中。

至2007年年底,甘肃名牌产品共有251家企业的315个。

2008年7月31日,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发布《甘肃名牌产品发展报告》,回顾了全省实施名牌产品创评历程,认为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成立以来,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名牌战略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自1995年以来,共创5个中国名牌产品,351个甘肃名牌产品。名牌的涌现,大幅度提高全省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2007年,甘肃省工业增加值685.80亿元,名牌产品占376.15亿元,名牌产品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54.8%。

8月,省政府印发省质监局《甘肃省名牌战略推进实施意见》,确立实施名牌战略的意义、指导思想、基本目标和原则;重点培育和发展方向;推进名牌战略的主要途径和措施。提出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强化名牌战略对促进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的引领作用,带动全省企业质量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通过5年努力,在工业、农业形成一批在国内具有明显市场竞争优势的中国名牌、中国免检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甘肃名牌产品,使名牌产品在全省支柱产业、传统产业和优势行业占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2008年9月初,中央编办在确定国家质检总局三定方案中,规定国家质检总局不再直接办理与企业和产品有关的名牌评选活动。9月20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关于不再直接办理与企业和产品有关的名牌评选活动的公告》。自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开始,甘肃省将培育、扶持和创建中国名牌产品工作纳入甘肃名牌战略推进工作之中。2001年—2008年,先后向国家质检总局推荐83家企业的90种产品入围中国名牌产品。截至2007年,甘肃获得中国名牌荣誉称号的有5家企业的6个产品。其中,200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润滑油厂的“兰炼飞天”牌润滑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5年,该企业划归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商标也归中石油所有,注册地变更为北京。依照《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规定,中国名牌产品的数量不再计入甘肃省内。至此,甘肃获得中国名牌荣誉称号的共4家企业的5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及产品见表3-4-2)

表3-4-2 甘肃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及产品

11月6日,中国质量协会召开2008年全国追求卓越绩效大会,对荣获2008年全国质量奖的11家企业、荣获2008年全国质量鼓励奖的23家企业、全国质量奖获奖三年后通过复评确认的企业以及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进行表彰和颁奖。甘肃省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荣获“全国质量奖”,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企业。

12月1日,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审核通过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99家企业的104个产品为2007年度甘肃名牌产品。12月3日—10日在《甘肃质量信息网》公示。12月12日,省质监局建议省政府依据《甘肃省获得名牌产品企业奖励办法》,对获奖企业进行表彰奖励。12月24日,省政府决定,对获得2007年度“甘肃名牌产品”称号的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99家企业的104个获奖产品各奖励5万元。

2008年年底,省质监局结合年终工作考核,对各市州质监局推进名牌战略工作进行专项考核。结果表明,各地按照省质监局的工作部署,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区域名牌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规划,编制年度培育名牌产品的目录,并落实到企业;13个市州和12个县区政府颁布了名牌产品奖励办法,注重发挥名牌的带动作用,促进资源向优势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和重点发展领域配置,加快以品牌为纽带的资产重组和生产要素整合,支持名牌产品企业建立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各级质监部门制定重点培育企业名单,组织专家开展对企业的指导与辅导,帮助企业制定名牌创建方案,引导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认真筛选符合甘肃名牌的生产企业,共同做好现场审查、数据核实等申报基础工作。

至2008年年底,甘肃名牌产品共有243家企业的292个产品。

2009年1月6日,省质监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名牌产品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名牌产品管理工作作出部署:第一,加强对区域特色名牌产品的推介。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将7大支柱产业链中的优势产品,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产品,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起重要作用的产品,列入今后名牌产品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是核心技术及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力和带动力的产品;先进制造业产品;资源节约型和环保型产品;附加值高的自主品牌出口产品和替代进口产品等。各地要按照省名推委的要求,落实优势特色名牌创建责任,在重点抓好主导产业创建名牌的同时,争取在肉制品奶制品、中成藏药、淀粉制品和蔬菜制品等优势产品中发展一批名牌产品。第二,加强名牌产品的评定把关和创评服务,引导企业制定以质量为核心的名牌发展规划,夯实争创名牌的技术基础,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工艺技术,对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全过程施行全面质量管理,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卓越绩效模式管理,构建完整的企业质量体系、标准化体系、计量体系。第三,加强对名牌产品的监管,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名牌产品管理规定,保持和不断提升获得名牌时的生产条件和质量管理水平。为了保证名牌产品特别是涉及健康安全的食品、电器等产品质量,决定取消对甘肃名牌产品免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的规定,实施动态监管。

5月25日,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审议通过并发布新修订的《甘肃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其中,对组织管理、申请条件、评价指标、评价程序、监督管理等内容做了较大修改。

5月26日,省质量局向省政府报告,鉴于2008年12月19日美国、墨西哥和危地马拉等国将我国有关出口补贴措施诉诸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其中认为,《甘肃省获得名牌产品企业奖励办法》涉嫌对出口企业进行补贴。商务部通过省商务厅要求甘肃省对《奖励办法》的有关内容进行修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六条“对产品质量管理先进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的规定和有关方面的要求,省质监局会同省商务厅对《甘肃省获得名牌产品企业表彰奖励办法》进行了修改,并分别报知国家质检总局和商务部。6月5日,省政府印发修订后的《甘肃省获得名牌产品企业表彰奖励办法》,2007年9月18日印发的《甘肃省获得名牌产品企业奖励办法》同时废止。

9月28日,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发布《甘肃名牌产品评价方案》,明确规定,为了保证甘肃名牌产品评价工作科学、公正、公平、公开,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社会团体、中介机构在评价工作中的作用,成立“甘肃名牌产品评价办公室”,主要职能是组织专家拟定、修订省名牌产品评价办法和评价标准,报省名推委秘书处审定;培训、聘任名牌产品评价专家;组织实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并依据综合评价情况提出名牌建议名单。按照评价产品的行业类别,设立若干专业评价小组。方案对评价工作基本程序、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程序、费用和工作纪律等事项作出具体规定。

《甘肃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和《甘肃名牌产品评价方案》的制修订并与工作流程、工作文书、公告制度等项配套,组成完整的名牌产品创评工作体系,使甘肃名牌产品的创评更加科学、规范。

11月20日,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审核通过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68家企业的75个产品为2009年度甘肃名牌产品。11月22日—29日在《甘肃质量信息网》公示。12月29日,省政府决定,对获得2009年甘肃名牌产品称号的68家企业予以表彰,每个名牌产品奖励5万元。

至2009年年底,甘肃名牌产品共有243家企业的292个。

2010年1月,省质监局提出转变工作思路,积极稳妥推进名牌战略的工作目标。要求各地质监部门按照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的工作部署,把培育名牌作为推进名牌战略的重点环节,深入细致地做好扶持和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引导企业把争创名牌与增强企业技术基础,提高管理水平,技术创新改造,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产品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的方法措施;配合全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实施,重点做好石化、钢铁、有色、轻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创建名牌产品的工作,全年实现新增50个名牌。

4月,省政府印发《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质量振兴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实现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水平“四个显著提高”,强调积极培育和创建名牌产品。

12月22日,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审核通过腾达西北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等124家企业的143个产品为2010年度甘肃名牌产品。12月31日,省政府决定,对获得2010年甘肃名牌产品称号的124家企业予以表彰,每个名牌产品奖励5万元。

截至2010年,全省累计创评12批704家企业的781个产品为甘肃名牌产品,5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266家企业的322个甘肃名牌产品在有效期。1995年—2010年甘肃名牌产品名单见附表3。

至2010年有效期内甘肃名牌产品的行业分布情况见表3-4-3。

表3-4-3 甘肃名牌产品行业分布表(2010年) 单位:人

根据2009年甘肃省统计局数据,甘肃省当年规模以上的1987户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36.71亿元。省质监局对173家甘肃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统计,2009年实现工业增加值为281.04亿元,甘肃名牌产品对全省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24.72%,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近1/4;甘肃省规模以上企业1987家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为3770.38亿元,192家甘肃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为1293.43亿元,甘肃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是甘肃省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34.31%,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强;当年全省工业增长幅度为2.72%,甘肃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拉动全省工业增长率0.67%;2009年全省工业企业缴纳税金总额为322.98亿元,173家甘肃名牌企业缴纳税金150.58亿元,占全省工业企业缴纳税金总额的46.6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