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科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商科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科类高职人才培养主要面向现代服务业, 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商科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国家、 自治区 “十二五” 发展规划纲要, 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金融服务业、 现代物流业、 高技术服务业、 商务服务业);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商贸服务业、 旅游业、 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 “十二五” 期间,自治区重点推进现代物流业、 商贸业等10大服务业发展。 国家、 自治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政策倾向, 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造成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因此, 立足现代服务业, 构建体现专业特色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 是强化内涵建设、服务自治区经济的重要内容。

一、 商科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与目标定位

商科作为专门研究营利性活动及其管理的学科, 是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国际经济一体化需要的重要学科, 也是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之一。 商科类高职包括会计市场营销、 酒店管理、 连锁经营、 金融与证券、 国际贸易、 电子商务等各专业, 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其独特的要求和规律, 在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 师资队伍、教学管理等方面应具有鲜明的商科类专业特色。

(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与其他类别专业相比, 商科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除具备 “教、 学、做一体” 的基本要求外, 还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①学生以现代服务业为就业面向。 商科类高职人才培养主要面向现代服务业, 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学生通过专业服务与各种类型的消费者打交道, 会涉及各类人群, 除了具备日常业务处理和管理能力外, 还应具有服务行业所必需的良好职业素养、 沟通与表达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承受挫折能力和应变能力。 ②学生以管理和专业服务为工作内容。 管理和专业服务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学生工作行为的能动性更强。 ③学生以社会群体为工作对象。 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多依赖人际关系而建立, 必须深入社会、 企业进行实践教学, 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 ④学生以经济核算、 物品流转为工作形式。 学生要有诚信品质、 敬业精神责任意识。 ⑤人才培养以服务自治区经济为出发点。 学生要立足自治区现代服务业, 重点服务现代商贸业、 物流业、 旅游业、 信息服务业等。

(二) 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

鉴于以上特点, 商科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现代商人头脑文化素养, 能操作、 会经营、 懂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并体现以下目标要求: ①以就业为导向, 主动适应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需要。 把握相应技术领域的变化状况和发展趋势,选择专业服务面向的职业岗位 (群), 按照培养高素质、 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确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②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和突破口, 带动专业建设。 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为开展产学结合提供基础。 积极创造条件, 采用 “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 “订单培养”等形式, 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强化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③体现专业特色, 实现应用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 各专业对理论、 实践教学的内容、 形式、 体系、 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 够用为度, 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专业设置的应用性和针对性。 ④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实现 “岗课证赛”融通。 课程设置将工作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 技能比赛有机结合起来,教学内容要与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制度相适应, 把 “双证书” 制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二、 商科类高职人才培养典型模式

2013年, 在自治区34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中, 设置商科类专业的院校有33所, 占2013年自治区招生计划总人数的26.89%, 在自治区高职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 我院已成为自治区开设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最多 (占专业总数的76%)、 在校生规模最大、 专业与产业对接优势明显、 办学历史悠久的自治区商科类商职院校。

我院商科类专业在本团队的引领下, 以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的需求为依据, 借鉴推行国内外多样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从学院层面确立 “多方位、 全过程” 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以行业确定专业、 以职业指导课业、 以学业促进就业, 实现 “全过程” 的工学结合, 从学生职业素养、 专业技能培养、 学生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实现 “多方位” 的人才培养。 通过 “全过程” 与 “多方位” 的紧密结合, 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入, 鼓励各教学单位根据各自专业的特色探索多样化的工学结合形式, 创立了许多具有商科特色的典型模式, 包括订单培养 (如会计专业 “用友冠名班”)、 顶岗实习 (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工学交替、 (如酒店管理专业)、 项目导向 (如室内设计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 “岗课证赛” 融通 (学院所有专业)、 集团化 (学院所有专业)、 中外合作(如国际教育学院各专业) 等。

三、 商科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成效

(一) 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成果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既是高职教育基本问题, 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只有定位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类型上, 才能有正确的逻辑起点。2008年以来, 本团队成员先后申报完成各级各类研究课题7项, 对近年来商科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 分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探讨了它的内涵、 外延、 构成要素及其特点, 为学院逐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成效

1. “岗课证赛” 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参见表1)

“岗课证赛” 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 “岗” 即工作岗位, 体现企业对人才需求的针对性; “课” 即课程体系, 依据工作岗位设置核心课程; “证” 即证书, 包括学历证书、 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等, 体现学生知识与技能水平; “赛” 即技能比赛, 它是衡量专业技能、 检验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构建 “岗课证赛” 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社会对岗位 (群) 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 以相关职业证书所对应的知识、 技能和素质为标准, 以各级各类技能比赛为平台, 以全方位递进式的课程教学为重点。2012年各专业将职业素质证书 (普通话二乙、 英语B级、 计算机应用能力)、 职业资格证书 (每个专业设一个必持专业资格证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2013年将 “岗课证赛” 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列为示范校建设项目。 2014年该项目获自治区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www.zuozong.com)

表1 商科 (会计)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2. “集团化” 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 进一步深化学院办学体制、 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于2010年10月牵头组建了自治区首家职教集团——内蒙古商贸职业教育集团。 集团现有理事单位122家, 其中行业协会12家, 企事业单位100家, 中高职院校10家。 集团成立三年多来, 先后召开了集团理事大会和常务理事会议, 内部治理结构逐步完善。 制订实施了集团内部运行管理方案和八项工作计划, 集团运行稳步推进, 集团化办学取得了明显成效。 通过做大做强商贸职业教育集团, 加强校政、 校企、 校校合作, 产学合作作用明显。

3. “企业冠名” 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通过多种培养方式进一步加强与行业、 企业的合作, 实现“学生毕业有工作、 企业发展有人才、 学院办学有生源” 的多赢目标。2011年, 学院会计专业在进行认真调研, 充分协商与沟通的基础上,与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合作共建校企合作 “冠名班”。 学院会计专业是自治区品牌专业, 是 “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项目, 专业积淀较为深厚, 是学院设置最早、 师资力量最强、 投入最大, 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用友软件股份是中国最大的ERP软件提供商, 是中国最大的院校实训教育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 在内蒙古地区的校企合作、 专业建设上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

为满足国家经济战略、 地区发展规划、 信息化企业人才培养以及学校专业建设、 学生就业提升等多个层面的需求, 充分利用商贸职业学院和用友公司双方的资源优势, 以校企联合招收会计电算化专业用友冠名班的形式, 开展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办学项目, 实现共赢。 主要成效有: ①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 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并纳入阳光心态、 时间管理、 有效沟通和人际关系拓展、 捍卫尊严、 高EQ与职业发展、 ERP沙盘实训等企业课程。 ③教学特色。 冠名班学生在校期间既要学习专业课程, 又要学习企业课程。 企业课程则由用友公司聘请的有关专家与专业讲师采用公开课、 观摩课和体验课的形式完成。④实习与就业。 冠名班采用 “2+1” 模式。 冠名班学生毕业时, 经考核合格, 由用友公司负责安排到用友及用友服务的相关客户企业就业。 这使得学生的实习与就业得到了保障, 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专业对口率。

4.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主要在物流管理、 连锁经营管理、 市场营销、 计算机应用技术等12个专业推行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体现在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人才培养标准与岗位能力标准相结合 (见表2)、师资专职队伍与企业员工兼职队伍相结合、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 在实践教学管理方面要重视实践性教学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制定实践教学的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 加强实训、 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制度建设, 鼓励教师勇于实践、 开拓创新。在教学质量管理方面要完善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改革考核和评价方法, 努力实现评价成绩过程化、 评价方式多样化和评价主体多元化,以期达到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学院制订实施了一系列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均配有专职实训指导教师, 专职辅导员参与学生实训实习管理; 校外实训除配备校内专任教师外, 还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 共同承担学生实训实习指导工作, 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教育教学育人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表2 连锁经营管理工作流程与岗位核心能力分析表

5. “中外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与国外院校的交流与合作, 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与管理模式。2007年学院与英国桑德兰城市学院联合开展高职教育项目; 开设国际会计、 国际酒店等5个专业。 该项目专业课程引进英国高职教育模式, 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学习评定标准, 双语授课, 并由英方桑德兰城市学院委派教师来华执教; 顺利完成所开课程学习及通过考试的学生, 将会获取英国桑德兰城市学院颁发的与英国本土学历一致的专科文凭, 该文凭被英联邦国家所认可。

中英合作专科项目严格教学质量管理, 所有课程均按照英国职业教育标准进行: Managing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Decisions (财务资源管理与决策)、 Organizational Behavior/Business Law (组织行为学商法)、Business Strategy (商务战略)、 Business Decision Making Study Skills (商务决策)、 Management Accounting (财务管理) 等课程。 目前, 该项目在校生635人, 累计有508名毕业生获得了中英双方颁发的毕业证书,其中5人出国留学深造。 几年来, 学院借鉴了桑德兰城市学院严谨的教学监审、 外审制度, 在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上, 作了题为 《职业教育的国际化特色与启示》 的经验交流报告。

五年来, 项目团队有计划、 有步骤地推进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全面贯彻落实教高 [2006] 16号文件精神,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与2008年相比, 学院在办学规模、实验实训条件、 师资队伍、 课程建设、 科研工作等方面变化显著。

[1] 本文发表于 《中国市场》,2014 (10)。 该项目获 “2013年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