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结语——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

结语——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工产生了社会人,分工产生了需求,社会人产生了竞争,产生了除动物需求外的社会需求。这就是人们生产的原动力,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分工使人类有了社会属性,分工使得商品生产者必须要关注交换对象的需求,从而变得“理性”。产权是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基础。

结语——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

社会规律是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延伸,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社会规律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1.自然法则——丛林法则

丛林法则就是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大自然的唯一法则,由于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弱势地位(食肉不如狮、虎、狼,食草不如马、牛、羊,既不能像鱼游于水中,又不能像鸟在空中飞翔),人类需要抱团,需要合作才能生存,于是有了分工。分工既是合作也是竞争,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同一团队是合作,同一行业、同一工种、不同团队是竞争。

分工产生了社会人,分工产生了需求,社会人产生了竞争,产生了除动物需求外的社会需求(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因分工产生的社会人必须与他人交换劳动果实,为了生存或生活的更好必须与他人交换,而要与他人交换必须要有自己的劳动果实,劳动果实从何而来呢?劳动。这就是人们生产的原动力,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2.分工产生了“社会人”

社会分工的出现使得大多数人都变成了商品生产者,商品生产者不通过商品交换已无法生存,尤其是现代人,分工越来越细,大多数人只能掌握有限的生产技能,分工使得人类的个体必须依赖他人才能生存,这也促使所有人除了关心自己和家人之外,也必须关心社会。任何人,不管他愿不愿意,他都是一个与其他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社会人”(互联网的出现更是将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多途径、自由、快速传播方式使得每个人的言行都有可能对其他人产生影响)。“社会人”是分工的产物,不管他是否愿意,只要有分工,就必定是“社会人”,分工产生了社会人!

分工使人类有了社会属性,分工使得商品生产者必须要关注交换对象的需求,从而变得“理性”。不利人(理性),你生产的商品就无人问津,劳动价值就无法实现。“利己”是人的自然属性,是生存需求;“理性”或说“利人”是人的社会属性,是归属需求。

社会人意味着你要被这社会接纳、认可,你必须融入社会,你对他人好、善良,他人就对你好、对你善良,社会是你的镜子、是你的反射,认可的标志就是受人尊重,受人尊重是人的第一社会需求,是人的第一精神需求。

人作为自然界一员,为适应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还具有动物性,而作为人类社会的成员又具备社会性,因此,人是动物与社会体的混合物。既有自私、自我、利己的一面,又有理性、善良、利人的一面。个人行为与其阅历(原生家庭、读书学习、生活经历)有关。

3.企业最后的竞争是产品竞争

产品是有形的服务,服务是无形的产品。产品是满足顾客需求的媒介。

从需求价值论出发,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产品(服务)的竞争,是如何满足顾客需求的竞争,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产品是为满足顾客需求生产的,顾客需要的是自己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产品就是帮助顾客解决问题的,能帮助顾客解决问题的产品就有价值,否则就没有价值。

企业文化企业战略、团队、人才、技术、创新、管理、营销、商业模式等的优势最终都得通过产品表现出来。即:顾客是否愿意为你的产品(服务)买单。

商品价值的实质是需求,我们为什么要生产?又为什么要交换?其实质就是背后隐含的需求。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交换,交换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各自的需求。交换价值是商品的表象价值,而需求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商品有没有价值就在于该商品有没有社会需求。

推理:发展经济就要找到消费热点——能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服务)。

4.产品的竞争就是供应链的竞争

产品的竞争最重要的就是质量和价格的竞争,产品的质量、数量、价格、供货速度等与原材料的质量、数量、价格、供应链的时效密切相关,我们明白了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产品竞争后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企业的竞争已经演化成供应链的竞争,而供应链就是分工、合作的代表形式。

推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就是产业链的竞争,就是商业生态(链)的竞争。

5.市场经济与竞争

市场经济是赛马。相马是伯乐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偏好选出千里马,而赛马类似于育种,是通过马与马的比赛选出跑得快、跑得远的马,市场经济是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延伸。

市场机制就是通过“自由交易、自主决策自我管理、自负盈亏”优胜劣汰,是责、权、利的匹配和统一。市场机制是对创业者最好的激励。

竞争可分为力量竞争、速度竞争、差异竞争、创新竞争。

企业产品的上市和布局主要是力量与速度竞争,比的是实力。而产品的外观设计、商业模式的设计是差异竞争,新产品的开发是创新竞争,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企业如何更快更好地满足顾客更多更高更新的需求。

可以说,世界经济史就是各国企业合作与竞争的历史,就是“企业如何更快更好地满足顾客更多更高更新的需求”的历史。

6.经济学要解决两大基本问题

一是个人、企业(组织)、国家如何增加收入;二是个人、企业(组织)、国家如何用有限收入最大化满足自己的需求(分配)。这实质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增加收入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自己更多的需求,人们通过增加收入来满足自己更多需求而进行的努力就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而现代社会需求产生源于分工。

为满足自己更多的需求需要更多的收入,增加收入有两条途径:一是努力工作;二是暴力抢掠。努力工作,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收入更高、生活更好,良性循环。暴力抢掠,没人愿意工作、经济下滑,恶性循环。

7.产权是劳动果实

保护产权就是鼓励劳动,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

分工产生了专业化,专业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分工建立在交换和交易基础之上,为减少交易成本需要确定产权(企业股权、商品的物权和知识产权等),产权是劳动成果,产权是交易的基础,是人的安全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产权是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基础。

8.经济三要素

经济为单位时间内某特定对象劳动产生的有用价值与投入的资源成本之比:

经济三要素:价值、成本、时间。

9.商品交换

商品三要素: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劳动产品。

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劳动交换,需求交换,价值交换、权利(产权)交换,是交换双方各自用自己的劳动果实满足对方需求的过程。商品和货币只是满足双方各自需求的媒介。

10.经济的本质

根据经济公式:

经济就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和时间资源的有效性,经济学研究的就是自然资源和时间资源如何配置才能创造更多价值(财富)的问题,资源如何配置?投资。投资就是开发新需求。

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新需求(消费热点——产品),需求决定价值,发现需求才能创造价值,要创造价值(财富)就必须投资,投资乘数效应是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的唯一经济因素。投资人的认知和价值观、制度(营商环境)、资本、科技、创新、管理、消费、出口、劳动者素质(教育)直接影响投资乘数效应的大小。

经济的本质是竞争,经济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赢得竞争的学问。经济的本质就是为满足自己的需求如何获得竞争优势,经济的本质就是商品价值如何创造、商品价值如何交换,商品价值如何转移。商品价值创造、商品价值交换,商品价值转移都属经济现象,商品价值生产、商品价值交换、商品价值转移的过程就是经济活动。

通常认为,亚当·斯密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经济学的里程碑。从其书名就可看出,经济学就是研究国民财富的。

通俗地说,经济学就是研究和解释人类社会经济现象,阐述经济发展的内在原因和规律以及如何运用经济规律来指导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的系统性学问和知识。

11.分工——交易是责、权、利的统一

分工是你在社会上的地位,这地位是你自己的一个选择,你要社会认可你的选择,你必须创造可与他人交换的价值。无论你是铁匠还是木匠,你必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你的责任。当你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获得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时,你有权力将其拿到市场上与他人交换能满足自己需求的商品或服务。与此同时,你必须对自己的产品质量负责,如果你的产品有任何问题,你必须承担其后果并给予赔偿,这就是责、权、利的统一。科斯说:“权利界定是市场交易必要的先决条件。”

根据经济公式:

人们的经济行为就是对付出与回报的权衡与比较。

12.价值定义

需求决定价值,发展经济就是发现需求、满足需求、扩大需求和创造新需求。

需求产生的原因:自然界的丛林法则,竞争产生了分工,分工产生的需求。

总需求与人口数量有关,特别是与劳动力人口数量有关(16至65岁人口占比),与劳动者素质有关,与收入有关,与市场有关(规模大小、信息畅通、市场规范、流通自由),与科技水平、教育培训、管理水平有关。

能满足顾客需求的商品或创新才有价值,没有价值的创新是伪创新。

1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找到新需求,要满足新需求就必须创新产品(服务),而新产品的研发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如智能手机取代传统的按键手机,首先是触摸屏技术,其次是网速的提高,数字摄像技术的提高,甚至是手机电池蓄电量的提高,因为智能手机的功能越多,消耗的电能越多,所有这一切都必须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础是管理。

14.投资

投资是连接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桥梁

发现需求才能创造价值。需求引领投资,投资产生供给,供给满足需求。

投资乘数效应:由投资引发的增量价值的生产的连锁反应称之为乘数效应。乘数效应产生的必要条件是产出大于投入,应符合经济学原理。需求决定价值,投资能否产生乘数效应的前提是能否满足交易者的需求,其次是产出必须大于投入:一是要扣除成本(利息、工资、工商费用等);二是要能变现(一些设备投资若干年后就被淘汰变得不值钱);三是要高于通货膨胀

工业化需要投资,城镇化需要投资,创新也需要投资,投资的乘数效应取决于投资者的认知和决策。为什么民营企业投资更有效?

①利益相关者。

②责任承担者。

③权力拥有者(产权所有)。

责、权、利匹配产生的高效。

乘数效应三大规律:一是相同数量的投资所涉及的受益人数越多,可能产生的乘数效应越大。根据乘数效应这一规律,则可推理出增加就业有助于发展经济;二是相同数量的投资所涉及的环节越多,可能产生的乘数效应越大;三是相同数量的投资所涉及的周期越短,可能产生的乘数效应越大(资金周转快)。

投资、消费、储蓄三者关系:

投资是为了满足消费需求,消费是支持投资,储蓄是为投资准备资本。(www.zuozong.com)

15.企业:顾客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根据经济公式:

企业是为满足顾客需求而创建的,满足顾客需求的商品是员工生产的,股东的投资只是成本。顾客有需求就有价值,没有需求就没有价值;员工素质和生产积极性决定了生产效率(时效),股东投资越多成本越高,经济效益越差。因此,顾客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16.货币、利率汇率

货币解除了交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是交易的媒介,是商品、财富的衡量标准,是经济分析的工具。

资金出借的三大风险:一是投资乘数效应中的零效应与负效应(投资失败);二是通货膨胀;三是借款人的偿付能力不足和道德风险(借款不还)。

由于存在上述三大风险,使得资金所有者在出借自己资金时要求有合理的风险补偿,于是产生了利率。

货币就是一交换媒介,从交易角度来说,其可交易,那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利率是其时间交换价值,是国家通过央行调控经济的手段,汇率是其空间交换价值(信用价值),是国际分工的联系纽带,也是国家之间博弈的工具。

利率是货币的时间交换价值,汇率是货币的空间交换价值。利率、汇率都是权力的交换,利率是资金持有人通过让渡现时的资金使用权换取彼时的风险收益,而投资者(借款人)认为现阶段如有资金自己有能力使其增值,而且增值部分会超出利息成本。

时间交换价值是指不同时间段需求变动产生的,空间交换价值是不同区域的需求不同产生的。

17.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三者关系

所有经济活动就是价值发现、价值生产、价值交换、价值转移的过程。经济学是对价值进行定义从而发现价值,管理是如何生产价值以及在价值生产过程中如何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生产并达成组织战略目标进行有组织的活动(组织内成员的分工),营销是与顾客(消费者)沟通,告诉顾客我的产品(服务)价值,营销是价值实现(价值交换、价值转移)的过程。

商品价值的生产就是通过员工劳动创造,将现有的物品(劳动对象、原材料)转化为满足顾客需求的商品。

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三者的出发点都是分工产生的需求。

经济学是寻找商品价值产生的原因,通过商品价值的定义,解释经济现象探求经济发展规律,管理主要是针对商品价值的生产(组织成员),营销主要是针对商品价值的交换(顾客)。

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顾客需求(如何生产就需要管理),为了商品价值交换的顺利进行有必要与顾客沟通(如何沟通就需要做好市场营销)。

各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主线:经济学的主线是“需求”,管理学的主线是“尊重”,营销学的主线是“产品”(品牌),“采购管理”就从“产品——供应链”谈起、是商品价值生产的源头。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产权),品牌就是顾客的认知,是沟通厂家与消费者的桥梁。

管理:分工与合作产生了组织。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有组织就必须管理。管理的依据是“制度”。

营销:所有的市场营销活动都是围绕品牌建设而进行的,什么是品牌建设?品牌建设包括品牌的价值定义、价值诉求、价值创造、价值主张、价值传播……

18.二次理论

①二次选择。

物种的进化首先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即适应环境的选择;其次是性选择和强选择:雌性动物对雄性动物的选择,保留她喜欢的、愿意接纳的雄性基因(反之亦然)。在这过程中,有些雄性虽然不是雌性愿意接纳的对象,但它可以通过暴力迫使雌性接受,如猴王、狮王的产生。因此,物种进化是二次选择的结果。这也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自然法则产生的缘由。自然法则也可称之为“竞争法则”。

经济领域是类似的,首先是适者生存:通过满足顾客需求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获得竞争优势,是消费者用钞票选出来的。但在金融市场,强势资本通常会呼风唤雨,如20世纪90年代索罗斯阻击英镑。收购与被收购等都是二次选择。

二次选择是在一次选择基础上的再选择,企业的新产品研发、转型、兼并重组等都是二次选择,换句话说,是投资人的二次选择。

②社会二次分工。

政府、企业、学校、军队、医院是社会的二次分工,是组织分工,是社会的职能的分工。二次分工是在一次分工基础之上的再分工,不是重新分工。

二次分工就是要明晰和确立各组织的职责,企业该干什么?政府该干什么?企业能干的交给企业,企业不能干的或干不好的交给政府。

社会二次分工:政府该做什么?企业该做什么?什么该政府管(土地、矿产资源、水资源分配)?什么由市场决定?各司其职才能协调发展。

根据二次分工理论,政府与企业不同,企业负责商品价值的生产,市场负责商品价值交换、实现,企业通过市场发现需求,通过创造价值满足需求达到收益—满足自己的需求。政府则通过税收调节社会分配,通过转移支付配置社会资源,通过相关政策引导经济的运行。

社会二次分工是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二次分工理论是亚当·斯密分工理论的完善、扩展,在亚当·斯密分工理论基础之上的延伸和发展。

③投资乘数二次效应。

投资与乘数效应:与投资直接相关者——正效应、零效应、负效应。

与投资直接相关者产生的效应称之为一次乘数效应,与投资间接相关者产生的效应称之为二次乘数效应。

政府的投入更多的是二次乘数效应——公共产品的社会效应,即投资环境或者营商环境,如教育、医疗高速公路、桥梁、市政设施等。这种二次效应有放大效应,它改善了企业的投资环境,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会吸引众多的企业投资者,从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④营销的二次定位。

营销的一次定位是根据行业、区域、顾客性别、受教育程度、年龄、收入、偏好等因素进行市场划分,然后选择细分市场,属市场定位。二次定位不是重新定位,二次定位是在原来的一次定位基础之上为赢得竞争而进行的再定位,是竞争定位。竞争定位是在市场定位的基础上为将自己与同行区别开来而进行的二次定位。为了告诉顾客,我与同行或同类产品的不同之处。一次定位是为了选择市场,二次定位是为了抢占市场。

⑤财富的二次分配。

二次分配——资本市场、税收、转移支付。

所得税是调节分配,汇率、股市期货外汇(外贸)都是商品价值转移的形式,是财富的二次分配,是风险与利益的交换。

通过交易可以调剂市场需求,或者说交易是二次分配。

19.发展经济学原理

经济就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和时间资源的有效性,经济学研究的就是自然资源和时间资源如何配置才能创造更多价值(财富)的问题,资源如何配置?投资。

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新需求、新产品(新的消费热点),需求决定价值,发现需求才能创造价值,要创造价值(财富)就必须投资,投资乘数效应是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的唯一经济因素。投资人的认知和价值观、制度(营商环境、政策)、资本、科技、创新、管理、消费、出口、劳动者素质直接影响投资乘数效应的大小。经济发展的唯一动力源:因社会分工产生的需求。商品生产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强国之本,商品生产中的智慧就是生产者对客户(顾客、消费者)需求的挖掘、理解与把握。

发展瓶颈:现有产品基本得到满足,没有新产品(新的消费热点)出现。

发展经济就是发现需求、满足需求、扩大需求和创造新需求!

投资是一个发现需求、扩大需求、创新需求、满足需求的过程。投资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投资的乘数效应(商品增量价值的生产)决定了经济发展速度。制度、市场、企业、技术、资本、政策、资源、消费、外贸等是影响投资乘数效应的因素。

20.经济发展路径

经济发展路径就是不断发现需求,不断满足需求的过程。满足需求的两个前提是,生产商有能满足需求的产品,而消费者有支撑消费的收入。因此,发展经济就是如何提高国民收入,如增加就业和提高生产效率;此外,企业就是找到消费热点,投资,生产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21.扶贫

贫穷三大原因:一是好吃懒做;二是价值观与认知存在问题;三是缺乏生产技能。

扶贫三大原则:一是救急不救穷;二是给钱不如给工作;三是培训生产技能。

22.分配

分配是一种选择,是一种契约(劳动合同),是一种交换,劳动者通过让渡自己的部分劳动(时间)交换部分财富,分配是一种激励机制,会强化或改变自己的选择。

企业内部分配六大原则:一是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二是对劳动者激励;三是风险承担;四是市场需求(可替代);五是贡献;六是团队内部的平衡。

23.教育

①扩大视野,扩大需求。

②提高环保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③提高科技水平,创新。

④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⑤提高劳动者素质。

24.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不当投资消耗了资本,减少了投资乘数效应。不当投资:没有有效需求的投资。经济危机实质是信用危机。

25.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国民经济运行中呈现的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不断交替的周期性波动。

经济周期就是发现需求、满足需求、发现(创造)新需求,再投资满足新需求的过程。

经济周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商品周期,如新商品的出现和各类商品的更新换代,如汽车和手机的上市和更新换代。其次是政府换届选举产生的投资冲动,经济政策变动、货币发行等引发企业经营者预期的改变。此外是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如:蒸汽机的使用,互联网和电脑的应用;市场热点(消费热点)转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