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及学习家教知识,提高家教水平

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及学习家教知识,提高家教水平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如何当好家长1.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感马克思说过:“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养子女。”所以,家长要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履行社会与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为了教育好孩子,家长要学一点青少年生理、心理及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科学的原则与方法,不断提高家教水平。

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及学习家教知识,提高家教水平

(一)如何当好家长

1.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感

马克思说过:“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养子女。”这就告诉人们:不论我们是从事何种职业的,只要有了孩子,当上父母,教养子女就成为一个神圣的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它关系到孩子的前途,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父母的手里。”所以,家长要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履行社会与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

1995年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等单位举办了“教子有方”十佳家长评选活动,这十位教子有方的家长所以能取得很出色的教子效果,共有特点之一就是对教育子女都有高度的责任感。例如,一个母亲,她是青岛某工厂的一名女工。当她生下儿子后不久,得知孩子因视网膜先天发育异常将终生失明时痛苦异常。她带着孩子到北京、上海,找名医会诊,当确知儿子的眼睛已无一线复明的希望时,一夜间,满头的黑发全部变白。面对这残酷而又无法逃避的现实,这位母亲下定决心,要把她的儿子教育好。她怀着作为一个母亲的高度责任心说:“儿子虽然有残疾,但在心灵上他是健全的,我们必须注意对他品质的培养,不能让他做心灵上的瞎子。”在她的精心教育下,儿子各方面发展都好,曾被评为“第三届百名中国好少年”、“中国好儿童”,并获得多种奖励。

2.身教胜于言教

有人说:家庭教育中“不教而教”。这一说法不见得准确,但却有一定道理,即家庭教育主要不是靠言教,而是靠身教。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知不觉地在影响着孩子。特别是少年儿童,他们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化的特点,模仿性极强,模仿是他们学习做人的主要途径,而在家庭中,家长就成为他们模仿的主要目标。家长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待人处事的态度、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都时刻在影响着孩子。

记得有位中学生在日记中写到:“爸爸是单位的领导,他工作非常认真,平易近人,乐于助人。有一次邻居家的孩子阑尾炎发作需要立即去医院,爸爸就把单位派给他的车让给这位邻居,自己骑自行车上班了,我作为班里的生活委员,要向爸爸学习,关心同学爱护集体。”真的,这位同学在爸爸的影响下,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被同学们评为“新风奖——学雷锋标兵”。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要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首先应是那样的人。诚实的家长定能培养出诚实的孩子;满口脏话的家长,不可能培养出文明的孩子;自私自利的家长培养不出大公无私的孩子。在一次家教会上,一位母亲诉说她的女儿脾气暴躁,对她经常发脾气,在学校常攻击其他同学。后来老师在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状况时发现,孩子的父亲性格就很粗暴,常以打骂和其他体罚方式对待女儿。显然,孩子的不良性格是从她父亲那里学来的。一位教子有方的母亲很注意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她说:“为了培养孩子诚实,我在孩子面前从来是说话算数的。”这位母亲就是用身教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国际妇女运动的领袖克拉拉说过,“父母在儿童的气质中,奠定了最初几块基石”,强调父母素质对子女的影响。因此,要成为好家长,必须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孩子的榜样。

3.学习家教知识,提高家教水平

现在有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由于缺乏家庭教育的正确观念,方法不当,以致在教育子女上效果不好,甚至造成了令人痛心的悲剧。有人说,家长不懂得青少年心理特点,不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原则、方法,犹如无照行医,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这话颇有道理。

家庭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科学,需要家长不断学习。为了教育好孩子,家长要学一点青少年生理、心理及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科学的原则与方法,不断提高家教水平。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不少家长迫切期望孩子成才,但又不了解其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出现了“重智轻德”、“早期定向培养”等问题,有些家长采用小学化方式进行超前教育,对孩子进行强制性训练,迫使孩子学习他不感兴趣的东西,从而剥夺了孩子欢乐的童年生活,阻碍了孩子生动、活泼、自然的发展,影响甚至损害了他们在身体、品德、情感、习惯等重要方面的发展,这类实例是不少的。所以,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科学施教,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注重提高整体素质,为培养祖国所需要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2)掌握科学原则与方法

首先是正面教育。正面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思想和原则。有的家长平时很注意教育孩子,在教育上也没有少花精力,但效果不好,甚至出现“越管越糟”的现象。如一些家长,平时眼睛老盯着孩子的缺点,整天唠唠叨叨批评个没完,或者总爱当着许多孩子的面去数落孩子的缺点。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孩子克服缺点,往往反而会强化缺点。因为,对孩子来说,通常是以成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成人说他怎么样,他就认为自己是怎样的,而且这种数落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对以后发展很不利。孩子有了缺点家长应通过讲故事、讲道理等方式耐心教育并引导孩子学习别人的优点,当孩子在家长的教育下有了进步时,要多采用肯定、鼓励、表扬的正面教育方法促进孩子的行为朝着家长所期望的、良好的目标发展。一个经常得到家长正面教育的孩子,总会充满信心地、愉快地成长。(www.zuozong.com)

正面教育,要从尊重孩子做起。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以尊重唤起自尊”。是的,只有自尊,才能战胜自己,克服困难,赢得胜利。有个中学的门卫,几个孩子都顺利升入大学,并且都一一到国外深造。令人羡慕,羡慕之余人们向他求教教子经验,他却只说了一句很平常,但又很值得我们深思的话:“娃娃是夸出来的。”从这句看似平凡的话中,我们每位家长能否受到一点启迪,当你张开嘴准备骂孩子的过错时,当你抬起手准备打下一巴掌时,想想这句话吧,请你克制自己,棍棒之下不会出才子。我们不妨来看看一位王老师是如何尊重和信任学生的。王老师班里新转来一个同学,老师对他说:“你先不要进班,好好想一想你有多少优点。”学生马上摇摇头说:“我……”王老师又说:“你身上肯定有许多优点,你再想一想。”这位同学在老师信任的目光和期待的语言激励下,总结了自身的3条优点。这时,王老师又让他只找一条缺点,他说:“那就是懒。”王老师接着说:“人都有惰性,就看你能否克服,战胜自己,只要你觉得能,就一定能成功。”等候在一旁的学生家长深为王老师的教育所感动,连声说,王老师的教育要比我们平时的骂教育效果好得多,这孩子到了王老师跟前怎么就那么乖呢?其实分析其中缘由,那就是由于教师的尊重激起了学生的自尊。

其次,要严爱结合。所谓严并不是指板起面孔严厉对待孩子,而是指在教育孩子时要坚持原则。但要做到严爱结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少家长道理上也知道,但遇到问题,特别是当孩子一哭一闹时,就往往会动摇管教的决心,常常以感情代替理智,不能坚持原则。因此,要做到严爱结合,还需家长有坚强的教育意志。

有一位优秀的家长以《藏起一半的爱》为题,写了一篇短文,说了她对亲子之爱的看法,其中有这样一段:

“我说对孩子要藏起一半的爱,不是说只给孩子一半的爱,不是说要减少对孩子的爱,而是说家长应理智地爱孩子,赋予爱以更广博、更深刻的内涵。我觉得,这才是家长对孩子真正的爱,真正的负责。”

只有严爱结合才能教育好孩子,才是对孩子真正的负责。

再次,要保持教育的一致。这是家教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则。教育的一致性是指对孩子在教育方向、要求上,包括父母双方、祖辈父辈以及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上的一致性。教育取得一致就能促使孩子的行为向着同一个方向发展:如果施教者对孩子的教育不一致,势必互相干扰,使孩子是非不清、无所适从,甚至形成孩子两面性等不良后果。

(3)读懂自己的孩子

有的家长看了不少有关家教的书,但仍然教育不好孩子。学习家教知识是必要的,但光有书本知识还不够,还需要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从一定意义上讲,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一本家长必读的书。作为家长,要教育好孩子,必须在掌握一定家教知识的同时,读懂您的孩子这本书,即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与发展水平,了解孩子所思所想及他的兴趣与潜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比如:对自信心强的孩子,家长应在保护孩子自信心的同时,注意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对自卑的孩子,则要帮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与潜力,注意为孩子创设获取成功的机会,并给予适当的鼓励,以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感。这样根据孩子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家长要细心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研究孩子,在此基础上科学施教才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4.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家长要重视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这里主要是强调精神环境的创造:

首先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双方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自然会感到温馨和幸福的。如果夫妻不和,经常吵吵闹闹,孩子的心理就会感到很不安全、压抑和焦虑。一位小学生的母亲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家热线”写来一封信,信中谈到他原本天真可爱的孩子,现在倒出现许多毛病:吮指、脾气暴躁,甚至说谎等。她不知是什么原因,也不知该如何教育。从信中还得知近年来她和丈夫不和,经常吵闹,由于她情绪不佳,对孩子教育也缺乏耐心,每当发现孩子出现上述毛病时便打骂。显然,这是孩子心理不健康的反映,而产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正是由于缺少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和母亲不良的教养态度。

美国鲍威尔等学者调查了13位年龄在3岁到11岁的儿童,因为他们的个子都长得矮小,人们认为是患了发育激素不足的疾病。在调查他们的家庭成员的关系后,学者们才发现这些孩子发育不良是由于不正常的家庭关系造成他们精神情绪上的障碍所导致的。13个儿童中有6个的父母是离婚或分居的,有两个的父母在婚姻上闹纠纷,还有5个的父母关系不和,行为不端。在这些家庭中,父母的恶劣情绪常发泄到孩子身上,导致孩子内脏功能发育障碍,造成孩子发育异常矮小。据了解,家庭成员之间口角频繁,风波不断,孩子就会吃不香,睡不安,增加患病的可能。国外一家医院对100名肠胃病人进行调查时发现,因情绪不佳而患病的占74%。可见家庭气氛对孩子身体发育的影响有多大。作为家长,我们怎么能去摧残自己的孩子呢?家庭关系不和睦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和品德,某大学对1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这些由于考试成绩较好升入大学的学生中,家庭和睦且父母性格热情开朗的占87.3%。

其次,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家庭中经常充满笑语和健康、美好的情趣,如利用假日开展家庭娱乐活动,利用双休日全家人到大自然中去游玩等等。孩子生活在充满欢乐和谐的家庭中,身心就能健康成长。

再次,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指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孩子最早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本身具有明显的教育性和巨大的影响力。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相互理解、充满亲情的关系,这也需要家长作出努力。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仅有爱心不够,还必须有一颗童心,即能从儿童的位置上去体察童心的需要,并能怀着一颗童心去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如有一个孩子小的时候,正处于苦难的年代,全家人过着艰苦的日子,但父母却给了他一个幸福的童年:春天,父亲用他灵巧的双手为孩子做风筝并带他去放风筝;夏日夜晚,父亲给他讲故事;秋天的假日里,父母带孩子到郊外去游玩,采野花,捉昆虫等;寒冬的夜晚,母亲带着孩子在灯光下做手影游戏……。这种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身心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良好的亲子关系应建立在民主、平等、信任、尊重和爱的基础上。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应该既是教育者又是孩子的朋友,与孩子情感交融,使孩子乐于亲近并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名成员,不仅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爱,而且受到尊重。建立了这样的亲子关系,孩子就有了比较宽松良好的成长环境。一般来说,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孩子,情绪就会平和、愉快,有话愿意跟父母说,会更懂道理,管教起来也更容易,也更有利于孩子生动、活泼地健康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