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民族的国饮与饮茶礼仪:实用指南

中华民族的国饮与饮茶礼仪:实用指南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饮,并位居世界三大饮料之首。饮茶在我国不仅是一种生活乐趣,也是一种文化传统,并形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以茶待客,客来献茶一直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美德和传统习惯,因此掌握一定的饮茶礼仪十分必要。目前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茶叶分类方法,尚未统一。黄山毛峰的品饮,冲泡时水温以 80℃左右为宜,玻璃杯或白瓷茶杯均可,冲泡五六次后,仍然香味犹存。

中华民族的国饮与饮茶礼仪:实用指南

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饮,并位居世界三大饮料之首。饮茶在我国不仅是一种生活乐趣,也是一种文化传统,并形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以茶待客,客来献茶一直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美德和传统习惯,因此掌握一定的饮茶礼仪十分必要。

(一)茶的分类

茶叶品种繁多,其中以我国为最多。目前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茶叶分类方法,尚未统一。在国外,茶叶分类比较简单。欧洲把茶叶按商品特性分为红茶、乌龙茶、绿茶三大茶类,日本则按茶叶发酵程度不同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后发酵茶。我国以制法和品质为基础,按茶多酚氧化程度的顺序可以把初制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青茶、白茶、红茶六大茶类,这种方法已被业界广泛应用。此外,结合茶叶的商品形态可把茶叶分成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再加工茶七类。

1.绿茶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如图 8-11所示)。以适宜的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制成。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绿茶形成了“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等特点。

绿茶是历史最早的茶类,距今三千多年,也是我国产量最大的茶类,产区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等省。绿茶的代表茶有以下六种。

图8-11 绿茶

(1)西湖龙井:简称龙井,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龙井村四周的山区,每年春季分四次采摘鲜叶。清明前采头茶称为“明前茶”,产量很少、珍贵,其形似莲心,故称“莲心”;谷雨前采摘的称“雨前茶”,又称二春茶,其形似旗如枪,故称“旗枪”;立夏采的三春茶,形似雀舌,故称“雀舌”;四春茶附带茶梗,故称“梗片”。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龙井茶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之誉,并有“三名巧合,四绝俱佳”之喻。

(2)信阳毛尖:产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的信阳。其外形细、圆、直、多白毫。信阳毛尖风格独特,香气清高,汤色明净,滋味醇厚,叶底嫩绿;饮后回甘生津,冲泡四五次尚保持有长久的熟栗子香。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把光州茶(信阳毛尖)列为茶中上品,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又有“淮南茶信阳第一”的千古定论。

(3)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洞庭山,又名洞庭碧螺春。每年 3 月下旬至 4 月中旬采摘,而高档极品都在清明前后采制,采摘时间更短,季节性更强。鲜茶越幼嫩,制成干茶后白毫越多,品质越佳。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成螺,白毫密被,银绿隐翠,号称“三鲜”,即香鲜浓、味鲜醇、色鲜艳,花香果味,沁人心脾,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别具一番风韵。

(4)黄山毛峰:据史料记载,黄山茶在四百余年前就相当著名。黄山毛峰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取名“毛峰”,后冠以地名为“黄山毛峰”。黄山毛峰采摘讲究,特级黄山毛峰在清明前后采制,采摘一芽一叶初展芽叶,其他级别采一芽一至两叶或一芽两至三叶芽叶。特级黄山毛峰形似雀舌,白毫显露,色似象牙,鱼叶金黄。冲泡后,清香高长,汤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甘甜,叶底嫩黄,肥壮成朵。其“鱼叶金黄”和“色似象牙”,是特级黄山毛峰外形与其他毛峰不同的两大明显特征。黄山毛峰的品饮,冲泡时水温以 80℃左右为宜,玻璃杯或白瓷茶杯均可,冲泡五六次后,仍然香味犹存。

(5)庐山云雾:古称“闻林茶”,从明朝起始称云雾,至少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号称“匡庐秀甲天下”的庐山,北临长江,东毗鄱阳湖,平地拔起,峡谷深幽,由于江湖水汽蒸腾而成云雾,常见雾海茫茫,年雾日 195 天之多。茶树萌发在 4 月下旬至 5 月初,正值雾日最多之时,受庐山凉爽多雾的气候及日光直射时间短等条件影响,造就了云雾茶独特的品质。

庐山云雾芽肥、毫显、条索秀丽、香浓味甘、汤色清澈,是绿茶中的精品,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而久负盛名。若用庐山的山泉沏条焙茗,就更加香醇可口。

(6)六安瓜片:著名绿茶,产于皖西大别山茶区,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县所产茶品最佳,每年春季采摘,成茶呈瓜子形,故名六安瓜片。六安瓜片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它最先源于金寨县的齐云山,而且也以齐云山所产瓜片茶品质最佳,故又名“齐云瓜片”。沏茶时雾气蒸腾,清香四溢,所以也有“齐山雾瓜片”之称。

六安瓜片的成品,叶缘向背面翻卷,呈瓜子形,与其他绿茶大不相同,冲泡后,汤色翠绿明亮,香气清高,味甘鲜醇,色香味俱佳,是瓜片茶中的珍贵品种。

2.红茶

红茶又称发酵茶(如图 8-12所示)。以适宜制作红茶的茶树新芽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其汤色以红色为主调,故得名。

红茶可分为小种红茶、功夫红茶和红碎茶,为我国第二大茶类。红茶的代表茶有以下两种。

图8-12 红茶

(1)祁门红茶:祁门红茶又称祁红,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石台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高档祁红外形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冲泡后茶汤红浓,香气清新芬芳、馥郁持久,有明显的甜香,有时带有玫瑰花香。祁红的这种特有的香味,被国外不少消费者称为“祁门香”。祁门红茶宜于清饮,也适于加奶、加糖调和饮用。

(2)滇红:滇红是云南红茶的统称,分为滇红功夫茶和滇红碎茶两种。滇红功夫茶外形条索紧结、肥硕雄壮,干茶色泽乌润、金毫显露,汤色艳亮、香气鲜郁绵长,滋味浓厚鲜爽,深受国际市场欢迎。滇红的品饮多以加糖、加奶调和饮用为主,加奶后茶香依然浓烈。高档滇红冲泡后,茶汤与茶杯接触处常显金圈,冷却后立即出现乳凝状的冷后浑现象,冷后浑出现得早是质优的表现。滇红功夫茶中,品质最优的是以一芽一叶为主制造而成的特级茶。

3.乌龙茶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如图 8-13所示)。是我国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的浓鲜味,又有绿茶的清芳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

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为美容茶、健美茶。乌龙茶的代表茶有以下三种。

图8-13 乌龙茶

(1)安溪铁观音:属于乌龙茶之极品,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尧阳乡。每年分四次采摘,春茶在立夏,夏茶在夏至后,暑茶在大暑后,秋茶在白露前,以春茶为最好。其成品茶外形条索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鲜亮,滋味醇厚甘鲜,香气清芳高雅,水色清澈金黄,叶底肥厚软亮,常以天然的兰花香和特殊的“观音韵”而区别于其他乌龙茶。好的铁观音,在制作过程中因咖啡碱随水分蒸发还会凝成一层白霜,用小巧的功夫茶具品饮,先闻香,后尝味,顿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穷。近年来,在发现乌龙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后,铁观音更加风靡日本和东南亚。

(2)武夷岩茶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之极品。武夷岩茶可分为岩茶与洲茶。在山者为岩茶,是上品;在麓者为洲茶,次之。从品种上分,它包括日仙茶、洞宾茶、水仙大红袍、武夷奇种、肉桂、白鸡冠、乌龙等,多随茶树产地、生态、形状或色香味特征取名;其中以“大红袍”最为名贵。出于数量稀少,采摘困难,这种茶在市场上是价格昂贵的珍品。

武夷岩茶属“绿叶红镶边”的半发酵茶,其条形壮实、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饮时常用小壶、小杯,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这种茶最适宜泡功夫茶,因而十分走俏。

(3)冻顶乌龙茶:产于我国台湾省南投县凤凰山支脉冻顶山一带,其成品外形呈半球形弯曲状,色泽墨绿,有天然的清香气,汤呈柳橙黄色,味道醇厚甘润,其品质以春茶最好。

4.白茶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如图 8-14所示)。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的主要产区在福建省(台湾省也有少量生产)建阳、福鼎、政和、松溪等县。白茶制法的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白茶的主要品种有以下两种。

图8-14 白茶

(1)白毫银针:简称银针,又称白毫。其成品多为芽头,满披白毫,色白如银,纤细如针,故得此高雅名称。白毫茶是属于仅有的白茶品种之极品,与君山银针一同齐名于世,为历代皇家的贡品。银针成品茶芽肥壮,满披白色茸毛,色泽鲜白,闪烁如银,条长挺直,如梭如针;汤色清澈晶亮,呈浅杏黄色;入口毫香显露,甘醇清鲜,其性寒,有解毒、退热、降火之功效。

(2)白牡丹:以绿叶夹银白色皂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名“白牡丹”。成品毫心肥壮,叶张肥嫩,呈皱纹降起,叶缘向叶背卷曲,芽叶连枝,冲面色泽呈深灰绿,叶背遍布白茸毛,香毫显、味鲜醇,汤色杏黄或橙黄清澈,叶底浅灰,叶脉微红,其性清凉,有退热降火之功效。

5.黄茶

人们从炒青绿茶中发现,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于是产生出新的品类——黄茶(如图 8-15所示)。黄茶属发酵茶类,黄茶的制作与绿茶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多一道闷堆工序:这个闷堆过程是黄茶制法的主要特点,也是它同绿茶的基本区别。黄茶按鲜叶的嫩度和芽叶大小,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图8-15 黄茶

黄茶的代表茶有以下三种。

(1)君山银针:简称银针,产于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君山岛,从古至今,以其色、香、味、奇并称四绝。君山银针成品外形芽头茁壮,坚实挺直,白毫如羽,芽身金黄光亮,素有“金镶玉”之美称;内质毫香鲜嫩,汤色杏黄明净,滋味甘醇甜爽,叶底肥厚匀亮。冲泡时尖尖向水面悬空竖立,继而徐徐下沉,头三次都如此。竖立时,如鲜笋出土;沉落时,像雪花下坠。品饮之时,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2)蒙顶黄芽:蒙顶黄芽以每年清明节前采下的鳞片外展的圆肥单芽为原料制成,芽条匀整,扁平挺立,色泽黄润,全毫显露。汤色黄中透碧,甜香鲜嫩,甘醇鲜爽,叶底全芽嫩黄。

(3)霍山黄芽:产于安徽省霍山县大化坪金鸡山的金刚台、鸟来尖、漫水河与金竹坪等地,而以金刚台所产品质最佳。成品茶芽叶挺直匀齐,色泽黄绿,细嫩多毫,形似雀舌,汤色明亮黄绿,带黄圈,叶底嫩黄,滋味浓厚鲜醇,甜和清爽,有熟板栗香,饮后有清香满口之感。

6.黑茶

黑茶是我国生产历史十分悠久的特有茶类。在加工过程中,鲜叶经渥堆发酵变黑,故称黑茶(如图 8-16所示)。黑茶既可直接冲泡饮用,也可以压制成紧压茶(如各种砖茶)。黑茶主要产于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和广西等省、自治区。因以销往边疆地区为主,故以黑茶制成的紧压茶又称边销茶。

图8-16 黑茶

黑茶的代表茶是普洱茶。普洱茶产于云南普洱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历史十分悠久,在唐代就已有与康藏地区的普洱茶贸易了。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中有一道泼水堆积发酵的特殊工艺,使成茶有股独特的陈香。普洱茶具有降血脂、减肥、助消化、醒酒、解毒等诸多功效。人们在吃过酒肉后,常泡一杯普洱茶,以助消化和醒酒提神。普洱茶流行于许多国家和我国的港澳地区,被称为美容茶、减肥茶和益寿茶。用普洱茶蒸压后可制成普洱沱朵、七子饼茶、普洱茶砖。

7.再加工茶

以基本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菜、黄茶、黑茶为原料经再加工而成的产品称为再加工茶(如图 8-17所示)。它包括花茶(如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紧压茶(如沱茶和六堡茶)、萃取茶、果味茶和药用保健茶等,分别具有不同的品味和功效。

图8-17 再加工茶

(二)茶具的选择

饮茶,讲究茶具,这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也体现出了对客人的尊重。茶的色、香、味与泡茶使用的茶具关系很大。因而,正确地选择和使用茶具,既能发挥茶的价值,又能陶冶人们的情操。目前,我国常用的茶具主要有以下三种。

1.陶土茶具

陶土茶具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用这种茶具泡茶,能保持茶叶真味,使用年代越久,泡出的茶香味越纯正。只是这类茶器多为褐色,较难欣赏到茶的汤色,如图 8-18 所示。(www.zuozong.com)

2.瓷质茶具

瓷质茶具以白为贵,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慢,且保温适中,加之瓷器造型各异,为饮茶器皿之上品,如图 8-19 所示。

图 8-18 陶土茶具

图 8-19 瓷质茶具

3.玻璃茶具

图 8-20 玻璃茶具

用玻璃杯泡茶,传热快,不透气,茶香易损失,但透明度高,能增加欣赏的乐趣,如图 8-20 所示。

至于搪瓷杯和保温杯,容易将茶叶泡熟,影响茶叶的品质,特别是饮用高级茶时,更不宜使用。

下面是茶具选择的参考。

绿茶:透明玻璃杯,应无色、无花、无盖。或用白瓷、青瓷青花瓷无盖杯。

花茶:青瓷、青花瓷等盖碗、盖杯。

黄茶:奶白或黄釉瓷及黄橙色壶杯具、盖碗、盖杯。

红茶:内挂白釉紫砂、白瓷、红釉瓷、暖色瓷的壶杯具、盖杯、盖碗或咖啡壶具。

白茶:白瓷或黄泥炻器壶杯及内壁有色黑瓷。

乌龙茶:紫砂壶杯具,或白瓷壶杯具、盖碗、盖杯为佳。

普洱茶:用紫砂或陶瓷茶具泡,同时可以用玻璃茶壶装茶,以便于欣赏汤色。

小资料
三才杯

(三)品茶有礼

品茶有礼包括待客有道和品茶礼仪两个方面。

1.待客有道

自古以来,中国人待客就有“坐,请坐,请上座;茶,上茶,上好茶”的说法,由此可见,以茶敬客在待客之际是一种绝对不可缺少的重要礼仪。以茶敬客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客人的嗜好

如有可能,应多备几种茶叶,使客人可以有几种选择。在上茶之前,应先询问一下客人喜欢用哪一种茶,并为其提供几种可能的选择。不要自以为是,强人所难。当然,若只有一种茶叶,则务必实事求是地说清楚,不要客套过了头。若客人点出自己没有的茶叶品种,可就难以下台了。

同时,也应考虑到,有一些人出于各种原因不喜欢饮茶。因此,在上茶前,应征询一下来宾个人的意见:“请问您想喝点什么饮料?”并为之提供自己具备的种类以供选择,如白开水、矿泉水、咖啡、果茶、果珍、可口可乐、雪碧等。

一般认为,饮茶不宜过浓,否则极可能使饮用者“醉茶”,即因摄入过量的咖啡因而令人神经过分兴奋,甚至惊厥、抽搐。所以,若客人没有特殊要求,为之所上的茶水不应过浓。通常,民间以茶待客讲究要上热茶,而且还有“茶满欺人”“七茶八酒”之说。其含义是说斟茶不可过满,而以七分满为佳。这样,热茶便不会从杯中溢出来烫伤人了。

2)上茶的规矩

(1)奉茶之人。以茶待客时,由何人为来宾奉茶,往往涉及对来宾重视的程度问题。在家中待客时,通常可由家中的晚辈或家庭服务员为客人上茶。接待重要的客人时,则应由女主人,甚至由主人亲自奉茶。

在工作单位待客时,一般应由秘书、接待人员、专职人员为来宾上茶。接待重要的客人时,则应由本单位在场的职位最高者亲自为之上茶。

(2)奉茶顺序。若来访的客人较多时,上茶的先后顺序一定要慎重对待,切不可肆意而为。合乎礼仪的做法应当是:

其一,先为客人上茶,后为主人上茶;

其二,先为主宾上茶,后为次宾上茶;

其三,先为女士上茶,后为男士上茶;

其四,先为长辈上茶,后为晚辈上茶。

如果来宾甚多,且其彼此之间差别不大时,可采取下列四种顺序上茶:其一,以上茶者为起点,由近而远依次上茶;其二,以进入客厅之门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上茶;其三,在上茶时以客人的先来后到为先后顺序;其四,上茶时不讲顺序,或是由饮用者自己取用。

3)敬茶的方法

以茶待客时,一般应当事先将茶沏好,装入茶杯,然后放在茶盘之内端入客厅。如果来宾较多时,务必要多备上几杯茶,以防届时“僧多粥少”,供不应求。

上茶时,应双手端着茶盘进入客厅,首先将茶盘放在邻近客人的茶几上或备用桌上,然后右手拿着茶杯的杯托,左手附在杯托附近,从客人的左后侧双手将茶杯递过去。茶杯放置到位之后,杯耳应朝向外侧。若使用无杯托的茶杯上茶时,亦应双手捧上茶杯。万一条件不允许时,至少也要从其右侧上茶,而尽量不要从其正前方上茶。

有时,为了提醒客人注意,可在为之上茶的同时,轻声告之:“请您用茶。”如果自己的上茶打扰了客人,应对其道一声“对不起”。

为客人敬茶时,一定要注意尽量不用一只手上茶,尤其是不要只用左手上茶。同时,双手奉茶时,切勿将手指搭在茶杯杯口上,或是将其浸入茶水,污染茶水。应将茶杯放在客人右手附近。

4)续水的时机

为客人端上头一杯茶时,通常不宜斟得过满,更不允许动辄使其溢出杯外。得体的做法是斟到杯深的 2/3 处,不然就有厌客或逐客之嫌。

最适当的做法,就是要为客人勤斟茶,勤续水。一般来讲,客人喝过几口茶后,即应为其续上,绝不可以让其杯中茶叶见底。这种做法的寓意是:“茶水不尽,慢慢饮来,慢慢叙。”

当然,为来宾续水让茶一定要讲主随客便,不可再三再四地以斟茶续水搪塞客人,而始终一言不发。以前,中国人待客有“上茶不过三杯”一说:第一杯叫作敬客茶,第二杯叫作续水茶,第三杯则叫作送客茶。如果一再劝人用茶,而无话可讲,则往往意味着提醒来宾“应该打道回府了”。有鉴于此,在以茶招待较为守旧的老年人或海外华人时,切勿再三为之斟茶。

在为客人续水斟茶时,仍以不妨碍对方为佳,最好不要在其面前进行操作。非得如此不可时,则应一手拿起茶杯,使之远离客人身体、座位,另一只手将水续入。

在续水时,不要续得过满,也不要使自己的手指、茶壶或者水瓶弄脏茶杯。如有可能,应在续水时在茶壶或水瓶的口部附上一块洁净的毛巾,以防止茶水“自由泛滥”。

2.品茶礼仪

在正式的社交场合,饮茶应当文明,礼貌。具体而言,需要在下述两个方面特别加以注意。

1)态度谦恭

既然以茶待客是一种礼仪,所以主人在以茶待客时要处处以礼待人,那么作为接受款待一方,客人在饮茶之时,也应对主人投桃报李,勿失谦恭与敬意。当主人上茶之前,向自己征求意见,询问“想喝什么”的时候,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禁忌,可以在对方提供的几种选择之中任选一种,或告之以“随便”。在一般情况下,向主人提出过高的要求,是很不礼貌的。如果自己不习惯饮茶,应及时向主人说明。若自己尚未说明,而茶已上来了,不喝就是了,千万不要面露不快,直接因此而责怪主人或为自己上茶的人。若主人,特别是女主人或者长辈为自己上茶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即身站立,双手捧接,并道以:“多谢。”不要视若不见,不理不睬。当其为自己续水时,应以礼相还。其他人员为自己上茶、续水时,也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向其答谢。如果对方为自己上茶、续水时,自己难以起身站立、双手捧接或答以“多谢”时,至少应向其面含微笑,点头致意,或者欠身施礼。不喝的凉茶、剩茶,千万不要随手泼洒在地上。

在社交活动中,与交往对象正在交谈时,最好不要饮茶。不论是自己还是交谈对象正在讲话时,自己如果突然转而饮茶,不但会打断谈话,而且也会显得自己用心不专。只有在自己不是主要的交谈对象时,或是与他人的交谈告一段落之后,才可以见机行事,喝上一口茶润润嗓子。

2)认真品味

在饮茶时,要懂得悉心品味。这样做,不仅体现着自身的教养,而且也是待人的一种礼貌的做法。在饮茶之时,应当一小口、一小口地细心品尝。每饮一口茶汤后,应使其在口中稍作停留,再慢慢地咽下去,这样品茶才香。无论如何,饮茶时都不要大口吞咽,一饮而尽,喝得口中“咕咚咕咚”直响,茶水顺着腮帮子直流,以这种方法喝茶,只能解渴,却丝毫谈不上对茶的美妙之处的品味。

在端起茶杯时,应以右手手持杯耳。端无杯耳的茶杯,则应以右手手握茶杯的中部。不要双手捧杯,以手端起杯底,或是用手握住茶杯杯口。那样做,或是动作粗鲁,或是不够卫生。饮茶的时候,忌连茶汤带茶叶一并吞入口中,更不能下手自茶杯中取出茶叶,甚至放入口中食之。

饮盖碗茶时,可用杯盖轻轻将漂浮于茶水上的茶叶拂去,不要用口去吹。茶太烫的话,也不要去吹,或是用另一只茶杯去倒凉茶水,而最好待茶自然冷却。饮用红茶或奶茶时,不要用茶匙舀茶,也不要将其放在茶杯中。不用时,将其放在杯中即可。

若主人告之所饮的是名茶,则饮用前应仔细观赏一下茶汤,并在饮用后加以赞赏。不要不予理睬,或是随口加以贬低,说什么“没听过这种茶的名字”“喝起来不怎么样”“这茶有些走味”或是“没把好茶泡好”等让主人不快的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