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空大佛寺石窟:丝路上的珍宝

石空大佛寺石窟:丝路上的珍宝

时间:2023-09-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石空石窟,俗称“大佛寺”,位于中宁县余丁乡金沙村双龙山南麓。双龙山古时称“石空山”,所以石窟以“石空”命名。由此推知,石空大佛寺石窟可能开凿于唐代,在西夏、元代进行重修和增塑。石空石窟凿于山崖陡壁之下的沙砾岩中,共计13个洞窟,分上、中、下三个洞窟群,时称“三寺”。石空大佛寺石窟北临腾格里沙漠,曾被风沙淹埋。宫殿原来是一个个石洞,洞内有大大小小的佛像和五颜六色的壁画,这就是石空石窟的来历。

石空大佛寺石窟:丝路上的珍宝

洞壑嵌空最上乘,翠微台殿控金绳。

半空错落悬星斗,知是花龛礼佛灯。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在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作修行之用。中国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样式开凿的,多建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北魏隋唐,是凿窟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在唐朝时期修筑了许多大型石窟,唐代以后逐渐减少。这个时期,黄河流域是中国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

石窟艺术是一种宗教文化,取材于佛教故事,兴于魏晋,盛于隋唐。它吸收了印度犍陀罗艺术精华,融汇了中国绘画和雕塑的传统技法和审美情趣,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汉化过程,是研究中国社会史、佛教史、艺术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石窟艺术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它所创造的佛像菩萨罗汉、护法,以及佛本行、佛本生的各种故事形象,都是通过具体人的生活形象创造出来的,因而不能割断它与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联系。石窟艺术不像其他艺术那样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但却曲折地反映了各历史时期、各阶层人物的生活景象。这应该是石窟艺术的一个特点。

石空石窟,俗称“大佛寺”,位于中宁县余丁乡金沙村双龙山南麓。双龙山古时称“石空山”,所以石窟以“石空”命名。大佛寺面向黄河,北靠长城,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据《甘肃新通志》记载:石空“寺创建于唐时,就山形凿石窟,窟内造像皆唐制”。《嘉靖宁夏新志》载为“元故寺”。《乾隆中卫县志》记载为“西夏元昊建”。虽无史书佐证,但从石窟的形制和造型艺术风格看,绝非元代特产。由此推知,石空大佛寺石窟可能开凿于唐代,在西夏、元代进行重修和增塑。

20世纪80年代初,发掘出土了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彩塑像、壁画、地砖、铜镜、铜像等国家级珍贵文物100多件,部分壁画和彩塑像具有典型的盛唐风格。据专家考证,其整体布局、建造样式、艺术手法等,同甘肃敦煌石窟类似。这些丰富的遗存,都证明了石空大佛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石空石窟泥塑大致可以分为高浮雕、圆雕、壁塑等。其中数以百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雕,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当时有不法分子曾将石窟内十几尊唐代泥塑佛像头盗走。

石空石窟凿于山崖陡壁之下的沙砾岩中,共计13个洞窟,分上、中、下三个洞窟群,时称“三寺”。(www.zuozong.com)

上寺有灵光洞,呈覆斗状,塑有地藏王菩萨;百子观音洞,塑有百子观音;万佛洞,里面塑有佛像、罗汉,顶上塑有许多小佛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慈悲安详。以上三洞均在二层楼阁上。第一层为大雄宝殿,塑有华严三圣,中间塑释迦牟尼佛,作说法状,佛像高3米,金刚座,阿难、迦叶护法,文殊骑孔雀神狮、普贤骑六牙大象居于两侧,殿宇金碧辉煌。其次还有福禄寿三星洞,里面绘有壁画;三清洞,也就是现在的大雄宝殿的左右配殿;玉皇洞;无量洞。

石空石窟远景

中寺是九间无梁寺洞,它是整个石窟的中心,曾被收录在《中国名胜大辞典》中。这个洞宽敞宏大,上面有三个大佛龛,正中大龛为一铺五身群像,是石胎泥塑的释迦牟尼佛,高5米,螺发圆脸,长眉大眼,耳垂至肩,袒胸盘膝,身穿红色袈娑,姿态雍容。左右两菩萨头戴花冠,颈佩璎珞,腕戴钏镯,着贴身长裙,系彩色腰围,脸部丰满,长眉大眼,颌下有条弧线,眉宇间有一颗红痣。造型似盛唐时风格,原有阿难、迦叶两弟子像站陪,现已毁坏。后壁为火焰光环,两侧有彩色壁画。从脱落的部分观察,壁画有里外两层,外层绘有佛经故事,如迦叶渡海等人物造型,色彩运用、气氛渲染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手法。里层年代更早,颜色多已氧化。从色调看,与敦煌唐代彩绘相似。石窟两壁均有各种佛像,分三排陈列,都是盘腿而坐,身着袈裟外衣,每排八九尊,据称共八十八佛。窟顶绘有彩色番莲花图案的藻井,窟底方砖铺地,可站立三百多人礼佛。

下寺有五个洞窟,第一个可能是住僧人的,里面还凿有一个小洞;第二个是娘娘洞;第三个是药王洞;第四个是龙王洞;第五个是睡佛洞,内塑佛涅槃像,阿难、迦叶等十大弟子侍立身后。

石空大佛寺石窟以前规模很大,有楼阁式山门、天王殿、韦驮殿,两旁还有钟鼓楼,山门一副对联云:“座下莲华压倒西湖六月景;瓶中杨柳带来南海一枝春”。

石空大佛寺石窟北临腾格里沙漠,曾被风沙淹埋。1983年,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派来技术人员发掘清理,清理出被沙土深埋的上寺和有科学考古价值的彩塑像100尊,清除积沙18万立方米,完成窟区防沙草格近3万平方米。近年来,又安装提水设施,种植了沙枣、椿树、榆树,保护了烽火台,挖通了暗道,使唐代丝绸之路——灵州道上的珍贵文物重放光彩。

石空大佛寺

“石空夜灯”是石空寺闻名的传说故事,在双龙山,每当夜幕降临,会有一位仙女驾着彩云飘飞而来,她把珍珠玛瑙撒向人间,这些宝贝光芒四射,为人们照明。有一天,一个小伙子埋伏在仙女降临的地方,仙女撒完珠宝,正要返回天宫时,小伙子冒险上前求她永留人间,仙女拔下头上的玉簪,让小伙子将之插入石山上的一条缝中。转眼间,仙女已无影无踪,玉簪变成了一把金钥匙。小伙子将之对准石缝,轻轻一插,山崩地裂,一座宫殿从山中飞出。自此,每当夜幕降临,宫殿里灯火辉煌,鼓乐自鸣,仙女们翩翩起舞,把人间照得通明。当人们爬上山腰,走进宫殿时,突然灯熄烟消,鼓偃舞停。宫殿原来是一个个石洞,洞内有大大小小的佛像和五颜六色的壁画,这就是石空石窟的来历。古人有诗赞咏:“叠嶂玲珑竦石空,谁开兰若碧云中。僧闲夜夜燃灯坐,遥见青山一滴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