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2017年末,河池市有金融管理机构3家,行业管理组织2家,行业自律组织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19家。其中政策性银行1家,国有商业银行4家,邮政储蓄银行1家,城市商业银行1家,农村合作银行1家,农村信用社10家,村镇银行1家,证券业金融机构7家,保险机构23家,保险代理机构5家,支付机构1家,小额贷款公司12家,融资担保公司5家。
【金融运行】
1.银行业情况。2017年末,河池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1127.79亿元、661.06亿元,分别在全区排第8位、第10位;各项存款、各项贷款分别比2017年初增长12.51%、14.82%,贷款增速高于GDP增速(7.8%)与物价增速(1.3%)之和(5.72%)。河池市不良贷款余额19.82亿元,同比减少2.22亿元,其中,2017年12月减少3.47亿元;全市不良率3.0%,比年初下降0.83个百分点。河池市金融机构实现本年利润9.81亿元,同比增长21.06%。
2.证券业情况。2017年,河池市证券机构总体运营较好。2017年末,证券投资者新增开户数4431户,同比下降35.02%;证券交易额550.4亿元,同比增长60.79%;利润275.57万元,同比下降62.49%。
3.保险业情况。2017年末,河池市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0.15亿元,同比增长25.51%。其中产险保费收入为8.77亿元,同比增长18.9%,寿险保费收入为11.38亿元,同比增长31.13%;产险总赔付额为3.32亿元,同比增加3.17%;寿险赔付额为1.42亿元,同比增141%;农业保险保费收入0.9亿元,同比增长58.83%。
【金融监管】
1.强化金融监督管理提升金融管理实效。进一步强化金融机构开业、营运管理,建立了综合评价按季通报制度;组织开展对柳州银行河池分行的综合执法检查;强化宏观审慎评估(MPA)效果运用,督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用好新增合意贷款43.86亿元;充分运用支农(扶贫)再贷款优惠政策,2017年累计发放再贷款1.95亿元;组织开展扶贫再贷款运用情况的现场核查,规范使用扶贫再贷款;落实差别动态存款准备金政策,对辖区10家县域农合机构执行最优惠准备金政策;积极组织辖内法人金融机构参加合格审慎评估,指导凤山、南丹、环江联社申报成为市场利率机制基础(观察)成员,协助宜州农合行完成辖内首笔同业存单的发行备案工作。
2.强化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监测和防控工作。密切关注和跟踪银行、证券、保险业经营及辖区大型企业的运营情况,关注辖区供给侧改革动向及实体经济特别是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地方政府性债务等领域风险及其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性的影响;对重点行业、企业和重要领域金融风险做好监测、排查、评估和预判工作,定期监测重点行业(有色金属、制糖业、桑蚕业和房地产业等)企业不良贷款变动情况及趋势,对重要风险点强化动态性、常态化监测和跟踪,做到早识别和早预警。2017年末,河池市不良率比年初下降0.83个百分点,全年辖区金融保持稳健运行。
3.扎实推进金融改革发展及相关重要工作。强化对辖区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督导工作,密切关注各金融机构改革进展、成效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金融改革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精心组织完成12家法人投保机构2017年存款保险风险评级工作、完成1家投保机构2016年风险状况和评级信息真实性现场核查、完成2家投保机构被保险存款数据现场核查;执行差别费率、早期纠正等措施,促进投保机构改善风险管理;开展金融机构稳健性现场评估,对1家农合机构不良资产真实性和信贷风险的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发出评估意见书督促其坚持审慎经营。
4.创新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强化金融稳定工作协作合力。签订了《中国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 河池保险行业协会信息共享与金融稳定工作合作备忘录》,明确双方在维护河池保险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和健康发展方面的职责、义务;开展了银邮代理渠道非正常给付与退保风险突发事件保险与金融机构的联合联动演练,较好地提升和完善了相关方面对交叉性金融业务风险防范的意识和应急处置的合力;联合建设银行河池分行召开“防控金融风险,支持产业升级”金融风险防化专题中心组会议,同时深入企业调研、座谈、探讨,创新辖区金融风险防控工作交流机制,取得良好效果。
5.多措并举,反洗钱工作整体环境进一步优化。以问题为导向,强化监管,分别召开不同层级义务机构监管会,首次运用“双罚制”对2个(家)机构及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处罚,全面开展监管走访,加大宣传和培训,促进沟通,辖区义务机构整体意识有效提升,反洗钱监管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
6.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支付结算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筑牢支付风险的防线。依托广西银行卡业务监管平台,对各收单机构实施严格的执法检查或行政调查,持续开展整治无证经营支付业务工作。
【存款业务】2017年末,河池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27.79亿元,同比增长12.51%,增速同比下降0.51个百分点。2017年,各项存款新增125.37亿元,同比多增9.87亿元。存款增量多增而增速下降主要受基数扩大影响。2017年,河池市住户存款新增69.35亿元,同比少增3.88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新增55.26亿元,同比多增1.24亿元,广义政府存款新增0.8亿元,其中,财政性存款新增2.64亿元,机关团体存款净减1.84亿元。
【贷款业务】2017年末,河池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61.06亿元,同比增长14.82%,增速同比提升2.05个百分。2017年,各项贷款新增85.32亿元,同比多增20.12亿元,完成年度贷款增量目标的170.64%。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85.15亿元,外币贷款新增324万美元。2017年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60.19亿元,同比增长14.81%。2017年各项贷款大幅多增主要有三大拉力。一是金融机构大力投放政府购买服务贷款。二是其他基建和项目融资建设需求保持旺盛。三是建行个人信用卡数据下沉网点,拉动住户消费贷款多增10.5亿元,部分缓解了因扶贫小额信贷大幅减少的局面。
【中间业务】2017年末,河池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中间业务收入25362万元,同比下降10.54%,其中,结算性中间业务收入15022万元,同比增长3.25%,管理性中间业务收入4916万元,同比下降34.06%,担保性中间业务收入213万元,同比下降28.11%,投资银行业务收入571万元,同比下降1.23%。
【证券业务】2017年末,证券投资者新增开户数4431户,同比下降35.02%;证券交易额550.4亿元,同比增长60.79%;利润275.57万元,同比下降62.49%。
【保险业务】2017年末,河池市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0.15亿元,同比增长25.51%。其中产险保费收入为8.77亿元,同比增长18.9%,寿险保费收入为11.38亿元,同比增长31.13%;产险总赔付额为3.32亿元,同比增加3.17%;寿险赔付额为1.42亿元,同比增141%;农业保险保费收入0.9亿元,同比增长58.83%,其中农业政策性保险保费收入0.89亿元,同比增长58.72%;农业政策性保险累计赔付0.33亿元,占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的36.67%,占农业政策性保险37.08%。2017年,河池市保险密度608.75元,保险深度为2.79%。(www.zuozong.com)
【银行承兑汇票】2017年,河池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5.4亿元,同比减少2.82亿元,同比下降34.31%;银行承兑汇票余额2.66亿元,同比减少0.031亿元,下降1.15%。
【票据贴现】2017年,河池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票据贴现累计发生额为4.17亿元,同比减少22.72亿元,下降84.5%;2017年,票据贴现余额为0.23亿元,同比减少8.59亿元,下降97.4%。
【外汇业务】2017年,河池市各外汇指定银行累计结售汇21710万美元,同比减少24.71%,其中,结汇2641万美元,同比减少29.1%,售汇19069万美元,同比减少24.06%。其中,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结售汇差额呈现“一顺一逆”,经常项目结售汇逆差16430美元,同比减少23.28%,资本与金融项目结售汇顺差2万美元,同比减少92.86%。
【跨境人民币业务】2017年,人民币跨境收支规模386.71万美元,规模同比下降66.48%。其中,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入154.36万美元,规模同比减少70.47%;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出232.35万美元,规模同比减少63.17%;人民币资金净流出78万美元,同比减少27.84%。
【金融服务】
1.落实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超额完成贷款年度增量目标。通过信贷投向计划、开展信贷窗口指导、组织召开金融运行和政银企对接会签订银企贷款协议56.6亿元、开展企业和重点项目融资信息共享、争取合意贷款指标支持地方法人机构、发挥支持性再贷款作用等多项措施落实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2017年河池市新增贷款85.32亿元,完成年度贷款增量目标任务的170.64%。
2.服务实体经济到位,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三农得到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按照“一扶五支”要求,加大信贷支小、支持地方优势产业企业、特色产业以及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和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全年指导各县(市)开展政银企对接会10次,促成县域银企达成贷款协议7.5亿元。2017年末,全市企业贷款余额324.61亿元,比年初增加50.88亿元,增长18.59%。2017年全市小微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均实现“两个不低于”目标。
3.首创金融扶贫综合示范区,金融扶贫工作取得新突破。围绕市委市政府“十大百万”扶贫产业支持扶贫工作,在广西首创金融扶贫综合示范区模式,得到了国家扶贫办、自治区扶贫办以及人民银行南宁中支的肯定。2017年末,全市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27.49亿元,同比增长35.83%,其中扶贫小额信贷45.79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贷款31.5亿元,9.76万户贫困户获得扶贫小额贷款支持,金融扶贫示范(区)点创建个数、扶贫小额信贷总量均位居全区前列,《金融时报》等多家媒体对河池市金融扶贫工作进行报道。同时,普惠金融助力扶贫也较大。2017年末,河池市开办扶贫小额信贷、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小额担保贷款和水库移民贷款等四类政策性涉农免抵押优惠贷款余额49.05亿元,惠及10.4万户;林权抵押贷款余额8.72亿元,同比增长7.61%;旅游业贷款19.16亿元,同比增长74.8%;申报存量民贸民品优惠利率贷款13.12亿元,涉及48家民贸企业和3家民品企业,申报贴息总额1667.07万元。
4.创建三级联动机制提高调查分析水平。通过建立经济金融时间序列数据库,建立人民银行县支行月度数据变动分析机制,建立商业银行快报制度,形成“科室+县支行+商业银行”三级联动机制,促进取数、分析常规化,提高了调查分析时效性和成果转化率,并丰富了统计数据核对手段,提高央行金融统计权威。
5.维护支付系统高效运转,保障资金大动脉畅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探索农村支付服务扶贫新模式,全面升级助农取款点,丰富支付服务站点的服务功能,超额完成广西农村金融服务进村示范点建设和验收工作。积极拓展线上支付结算通道,大力推动银行卡及新兴电子支付的应用,全面推广电子商业汇票业务。
6.大力推进金融IC卡和移动支付受理环境建设,开展银行卡信息泄露风险排查。2017年末,累计发行金融IC卡428万张,同比增长39%,布放POS机12399台、ATM机1321台。金融IC卡公交行业应用实现“县县通”,全辖开通车辆425台,累计刷卡交易380万笔,金额560万元,开通车辆数量和刷卡交易量均排在广西前列,成为广西唯一一个实现公交金融IC卡刷卡乘车“县县通”的城市。
7.依托助农服务点开展小面额人民币兑换点建设工作,着力解决河池辖区小面额人民币投放难、回笼难、兑换难的民生问题,2017年在全市范围建立小面额人民币兑换点306个。优化流通中人民币券别结构,加快推进辅币硬币化进程,规范人民币收付业务管理,继续推进现金清分、冠字号码分类贴标工作。2017年河池市共投放发行基金89.93亿元,回笼残损人民币1.30亿元。
8.大力推进国库信息化建设,辖区全面实现国税、地税电子退库、更正、免抵调业务;河池市本级和宜州区成功上线财政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系统,开启了辖区财政集中支付电子化时代。随着国库业务电子化进程的加快,国库服务效率明显提高。
9.大力推进农村信用“四级联创”和诚信文化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制定下发《2017年河池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日常督促及上下联动,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年度农村信用“四级联创”目标任务,实现农户信用信息系统在县域的全覆盖。联合文明办、发改委、教育局、团委等单位推进诚信文化教育宣传普及工作,组织举办河池市第二届大学生诚信演讲比赛,实现了诚信文化教育在全市中小学的全覆盖。联合工信、税务等单位向金融机构推荐诚信企业,引导企业通过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融资,超额完成平台融资任务。
10.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深化资本项目重点领域改革。一是实现广西首个县域外汇局全面开办外汇业务试点工。2017年7月25日,宜州支局外汇业务的正式开通。宜州支局外汇业务的开通对广西、河池两级外汇市场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2017年,宜州支局累计完成名录登记5家,名录变更1家,辅导期企业报告1次,出口344.27万美元,增长280.58%,收汇545.07万美元,增长323.32%。宜州支局权限下放后,属地企业可以就近办理外汇业务,此项便利化改革一年为企业节约费用近万元。二是认真做好行政许可,热情为企业融资提供服务。为企业疏通融资渠道,运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根据相关规定,认真审核企业提供的融资合同及相关资料,及时为企业办理外债签约登记手续。
(撰稿人:罗永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